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论语》

  • 1、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
  • 2、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 3、为什么孔子对子路与冉求向孔子提出同一个问题:闻斯行之?孔子却给了两个完全不同的答案呢?对子路,是退之,对冉求却是进之。原因是子路本身好勇上进,因此要打击一下他,而对冉求来说,他本来就是胆小怕事的,所以要鼓励一下他。
  • 4、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5、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 孔子其实并没有说过因材施教这样的话,只是后人根据孔子的一件事情概括出来的“因材施教”。这件事情究竟怎样?
  • 6、孔子其实并没有说过因材施教这样的话,只是后人根据孔子的一件事情概括出来的“因材施教”。这件事情究竟怎样?
  • 7、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 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9、谈谈礼文化中“敬”与“简”的关系
  • 10、地點:北京薊門飯店(四海讀經師資研習營)

  • 11、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 12、孔子的因才施教教育方式方法固然很好,但只能是在少数贵族学校可以试行,而不能在今天的大多数普通学校实行。这里有两个同音字,即试与实。
  • 13、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 14、这就是孔子的厉害之处,能够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案
  • 15、孔子说,你的父亲兄长都在,不能如此冲动。
  • 16、同一个问题,孔子却对不同的人却作出不同的回答。他对子路说:家里父兄在,你应该先向他们请教再说,哪能马上去做呢?而对冉有却是加以肯定:应当马上就去做。
  • 17、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 18、孔子的弟子公西华在场,听了个一塌糊涂,迷迷糊糊,忙喊:“WHY?WHY?WHY?什么意思,什么意思嘛,亲爱的老师,同样问题,为何标准答案不一样啊?”
  • 19、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20、【孔子因材施教】对于学习好、记忆力强的学生,我们布置的作业稍微多一点,提升一下难度,对于学习不太好的学生,我们作业就布置的少一点。对于体育有特长的学生,我们就鼓励他发挥特长,弥补不足。对于性格暴躁的学生,我们要多教一教如何更有耐心;对于比较娘的男生,我们应该对其多进行狼性教育等等。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 21、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 22、子夏接着又问道:“那您看子贡怎么样呢?”
  • 23、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2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25、本文不是一篇孤立的文章,而是一组文章的一篇。这组文章来自“顺应天性”的教育思想。
  • 26、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 2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28、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29、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 30、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 31、不迁怒,不二过。
  • 3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33、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 34、A.课堂上教师要给予男女生同样的注意
  • 3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于是,这两三年,我便组织学生建立学术研讨小组,引导学生进行现代的学术讨论。近三年来,随着经验的积累,我看到了一些变化,特别是在研读过程中,我看到学生一年比一年更进步,他们研讨的成果学术性更强。我希望这样的阅读,能够持续发展,得出一些有益的经验,供同道者参考。这样的阅读,更希望能给跟随我读《论语》的学生带来一些收获,在他们未来的学术与人生中,起到建设性的积极作用。
  • 36、于是,这两三年,我便组织学生建立学术研讨小组,引导学生进行现代的学术讨论。近三年来,随着经验的积累,我看到了一些变化,特别是在研读过程中,我看到学生一年比一年更进步,他们研讨的成果学术性更强。我希望这样的阅读,能够持续发展,得出一些有益的经验,供同道者参考。这样的阅读,更希望能给跟随我读《论语》的学生带来一些收获,在他们未来的学术与人生中,起到建设性的积极作用。
  • 37、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 38、(单选)因材施教的思想最早是谁提出的()
  • 39、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40、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

  • 41、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 42、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 43、谈谈礼文化中“敬”与“简”的关系
  • 44、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 45、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 46、有一天,孔子的一个学生在门外扫地,来了一个客人问他:“你是谁呀?” 他很自豪的说:“我是孔老先生的弟子!” 客人说:“那太好了,我能不能请教你一个问题?” 学生很高兴的说:“可以呀!”他心想:“你大概要提什么奇怪的问题吧?” 客人问:“一年到底有几季啊?” 学生心想:“这种问题还用问吗?”于是便回答说:“春夏秋冬,四季。”
  • 47、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 48、而自己没有地位却不觉得比别人低贱,礼貌平等的待人,不装腔作势,一定会受到别人的认可与尊敬。交朋友要讲究忠诚和义气,能一起吃苦,不做那些无谓的承诺,团结一心。那些上古的圣人也不过是做到了这几点。
  • 49、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 50、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先秦儒家与道家“命观”之对比
  • 51、先秦儒家与道家“命观”之对比
  • 52、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 53、有一次子路问孔子:“闻斯行诸?”意思是听到了好的事情就马上实行吗?
  • 54、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 55、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 56、于是,这两三年,我便组织学生建立学术研讨小组,引导学生进行现代的学术讨论。近三年来,随着经验的积累,我看到了一些变化,特别是在研读过程中,我看到学生一年比一年更进步,他们研讨的成果学术性更强。我希望这样的阅读,能够持续发展,得出一些有益的经验,供同道者参考。这样的阅读,更希望能给跟随我读《论语》的学生带来一些收获,在他们未来的学术与人生中,起到建设性的积极作用。
  • 5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58、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 59、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 60、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