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 1、夫以奢侈之君御好淫僻之民,欲国无乱不可得也。
  • 2、人之生利也,然且犹尚有节;葬埋者,人之死利也,夫何独无节于此乎。
  • 3、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 4、今王公大人惟毋为乐,亏夺民之衣食之财,以拊乐如此多也。
  • 5、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
  • 赏赐不能喜,诛罚不能威。
  • 6、赏赐不能喜,诛罚不能威。
  • 7、举物而闇,无务博闻。
  • 8、其事上尊天,中事鬼神,下爱人。
  • 9、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
  • 10、无不让也,不可,说在殆。
  • 11、不胜其任,而处其位,非此位之人也。
  • 12、以此亏夺民衣食之财,仁者弗为也。
  • 13、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

  • 14、民力尽于无用,财宝虚以待客。
  • 15、皆曰∶"吾上祖述尧舜汤文武之道者也。"而言即相非,行即相反。
  • 16、皆曰∶"吾上祖述尧舜汤文武之道者也。"而言即相非,行即相反。
  • 17、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
  • 18、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 19、故得士则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则由得士也。
  • 20、事无终始,无务多业。
  • 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
  • 21、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
  • 22、赏赐不能喜,诛罚不能威。
  • 23、是故置本不安者,无务丰末。

  • 24、其事上尊天,中事鬼神,下爱人。
  • 25、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 26、皆曰∶"吾上祖述尧舜汤文武之道者也。"而言即相非,行即相反。
  • 27、皆曰∶"吾上祖述尧舜汤文武之道者也。"而言即相非,行即相反。
  • 28、是故天地不昭昭,大水不潦潦,大火不燎燎,王德不尧尧者,乃千人之长也。
  • 29、埋葬者,人之死利也,夫何独无节于此乎?
  • 30、虽使鬼神请亡,此犹可以合欢聚众,取亲于乡里。
  • 31、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人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
  • 32、慎言知行。
  • 33、故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 34、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 35、故父母。学。君三者,莫可以为治法。
  • 是故为其所难者,必得其所欲焉。未闻为其所欲,而免其所恶者也。
  • 36、是故为其所难者,必得其所欲焉。未闻为其所欲,而免其所恶者也。
  • 37、以此亏夺民衣食之财,仁者弗为也。
  • 38、举物而闇,无务博闻。
  • 39、繁饰有命,以教众愚朴之人。
  • 40、故其乐逾繁者,其治逾寡。自此观之,乐非所以治天下也。
  • 41、民无食,则不可事。故食不可不务也,地不可不利也,用不可不节也。
  • 42、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 43、是以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虽欲无乱,不可得也。君实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也。

  • 44、善无主于心者不留,行莫辩于身者不立。
  • 45、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 46、因其国家,去其无用,足以倍之。
  • 47、财以成者,扶而埋之;后得生者,而久禁之。
  • 48、太上无败,其次败而有以成,此之谓用民。
  • 49、言则称于汤文,行则譬于狗豨。
  • 50、是以其财不足以待凶饥,振孤寡,故国贫而民难治也。
  • 故得士则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则由得士也。
  • 51、故得士则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则由得士也。
  • 52、故染不可不慎也。
  • 53、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

  • 54、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 55、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
  • 56、故时年岁善,则民仁且良;时年岁恶,则民吝且恶。
  • 57、故先民以时生财,固本而用财,则财足。
  • 58、言则称于汤文,行则譬于狗豨。
  • 59、是以其财不足以待凶饥,振孤寡,故国贫而民难治也。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