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我认为这种提法虽然简单,但过于笼统。既然客观存在的一切现象都是阴阳中和体,既无孤阴,也无独阳,根本就不存在阴阳完全分离的现象。所谓万物生是指发展和变化现象,如同化学,任何新的化合物的形成都既有化合又有分解。因此,新事物的产生,只能是两种以上相关的阴阳结构,由于不平衡所产生的阳压阳阴中和,或阴压阴阳中和的重新调整、再中和现象。如果没有这种相压相中和现象,那就既没有生,也没有死。比较全面的提法应该是“万物在分合中生,又在分合中死”。

  • 1、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奥斯特洛夫斯基
  • 2、甘丹颇章大门前面有一个小佛殿,里面供奉着五世达赖喇嘛的衣服。甘丹颇章一共有三层,每个窗口都零零星星种了许多花。这里曾是二至五世达赖喇嘛居住过的地方。后来五世达赖喇嘛掌管地方政权,在布达拉宫完成白宫部分重建后,便正式迁到了布达拉宫。因此由于达赖是在甘丹颇章建立其政权的,所以五世达赖时期又称”甘丹颇章王朝”。
  • 3、于功德田起,害父母业定。
  • 4、由以上二门心易得定,心得定后,应依已修成之寂止,为现前慧观而修四念住。此观包括自相念住与共相念住两种。身、受、心、法各别的自性名为自相。不论身、受、心、法,一切有为都是无常,一切有漏都是苦性,一切法都是空、无我性,这些是共相。
  • 5、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 杀生的动机为贪嗔痴三毒烦恼。如因仇恨而行杀,是由嗔心发起的杀生;为了获取猎物的皮、肉、骨等而行杀,是由贪心发起的杀生;认为杀毒蛇猛兽、蚊蝇蚤虱等是为民除害,如是行杀是由痴心发起的杀生。与此相同,其余九种恶业都因贪嗔痴而发起。
  • 6、杀生的动机为贪嗔痴三毒烦恼。如因仇恨而行杀,是由嗔心发起的杀生;为了获取猎物的皮、肉、骨等而行杀,是由贪心发起的杀生;认为杀毒蛇猛兽、蚊蝇蚤虱等是为民除害,如是行杀是由痴心发起的杀生。与此相同,其余九种恶业都因贪嗔痴而发起。
  • 7、断除十种恶业,就成为十善业。即断杀生、断不与取、断邪淫是身三善业;断妄语、断两舌、断恶口、断绮语是语四善业;断除贪心、断除害心、断除邪见是意三善业。这十善业,如未与四禅、四无色定相联,就成为转生欲界天的因;如与四禅相关联,就成为转生色界天的因;如与四无色定相关联,就成为转生无色界天的因。

  • 8、然乌湖就紧倚川藏公路,在地质运动活跃的藏东南一带因山体滑坡或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的堰塞湖。四周雪山的冰雪融水构成了其主要的补给水源,井使湖水向西倾泻形成西藏著名河流雅鲁藏布江重要支流帕隆藏布的上源之一。我此时又在无边的遐想了,倘若是在秋季,然乌湖定会是美到心醉的那种,发黄的草甸、深邃的森林、深秋的黄叶以及湖岸浅滩五颜六色的卵石,亦冷亦暖;一弯碧蓝的湖水清新如镜,座座白雪皑皑的雪峰如长矛刺向天空,再加上零星小岛点缀其间,亦静亦动,这大概就是北欧童话里常描述的那个世界吧!
  • 9、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 10、宋钦宗北狩时,已经立成和议,显仁皇后即将回国。当时钦宗皇帝挽着皇后的手,哭着说:“我如能南归,即使作太乙宫使,也于心足矣。其他我也不存奢望。”皇后则对钦宗皇帝发誓:“我南归后,如不来迎陛下,当瞎我眼!”等到宋高宗时,根本不见有迎复先皇之意。皇后怃然,却不敢力言,不久即双目失明。当时虽然广募医疗,却无人能治皇后的眼病。后有道士入宫,用金针一拨,左眼顿时复明,皇后心喜,请求再治右眼。道士说:“皇后,您用一眼看视,另一眼该履行您的誓言。”皇后闻言悚然起谢,道士竟自离去。
  • 11、形色圆满:由于形体、容色的善妙,容貌殊妙;由于六根的健全无缺,众所乐见;由于纵横比例协调,形量端严。
  • 12、TakeheartTibetjourney
  • 13、既然世间的本性惟有痛苦,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止息痛苦得到真正永恒的安乐呢?
  • 14、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 15、邦达镇是个三路交叉地带,而邦达广场就坐落在三条路汇聚的中心点。318行驶至此,邦达广场往左就是著名的业拉山和天路72拐,往右则是G317方向。对于我们,往左还是往右,是个没得解无须解的问题。所以还是乖乖交出一路贴身的身份证,下车至前面的关卡接受检查点检查方能继续行程,因此,一般邦达镇这里会有小小的堵车出现,为了大家的安全,也为了藏区的安全,一切遵从藏区警察叔叔的安排,大家还是要有序耐心些。
  • 16、胎生之外其余诸类如何结生呢?
  • 17、②嗔:指缘有情或苦、苦具(如刀、杖等)起恚恼之心,继而心渐粗猛,对此诸境,思作损害。

  • 18、个人的智慧只是有限的。——普劳图斯
  • 既然世间的本性惟有痛苦,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止息痛苦得到真正永恒的安乐呢?
  • 19、既然世间的本性惟有痛苦,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止息痛苦得到真正永恒的安乐呢?
  • 20、胎生之外其余诸类如何结生呢?
  • 21、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 22、友谊是一棵可以庇荫的树。——柯尔律治
  • 23、以布施为例,在作任何布施前,都应如是思维:为使一切众生成就佛道,我今行此布施。中间应以空性见安住或相似安住,知道布施的我本不存在,所施之物也无实有,而受施者亦如幻化,这样破除布施时的著相实执。最后布施的功德不为自求人天福报、权乘小果,唯愿以此功德使一切众生都能获得无上菩提,如是回向可以成就无量功德。《菩萨地论》云:“不要只是为了获得善报而行布施,一切的布施功德都应回向于无上圆满菩提之达成。”
  • 24、如能断除绮语、说具义语,则生生世世中生在贵族之家,众人拥戴,语言畅达,前后连贯,无有差错,能言善辩并与正法毫不相违。而所说之语相合众人心意,犹如蜂蜜一般。
  • 25、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 26、对比较严厉的对境如上师、正法、僧众、父母等进行无理诽谤或是欺骗诳惑,将会遭致极其严重的惨报。以下两例便是无因诽谤僧人而受惨报的公案。
  • 27、欲神足勤神足心神足观神足

  • 28、一:一切皆为虚幻。二:不可说。(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一旦失口,往往一丝脆弱的牵伴都会断掉,纵然痛惜也)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 29、求人帮助的时候,求穷人比求富人容易。——契诃夫
  • 30、凡夫亦是如此,因为俱生以来对自我的执著,且由此对金钱、美色、名声、地位等执为我所拥有,这样妄执人我,心不平等,便产生了自爱、自利的私心。当他人、外物触及自身的利益时,由于执我、自爱,便会损人护己,这就是害心产生的根源。由保护自我引生的一切害心恶行,为时不远必定会把自己推入痛苦的深渊。
  • 31、一切菩萨疼爱的独子——有情众生陷溺于三界的不净坑中,如母如亲的声闻、缘觉虽见众生陷入生死之中,只能忧愁哀叹,却不能将其救出,只有商主菩萨不忍亲见爱子的陷溺,而奋不顾身,亲赴不净坑中将爱子救出。所以仅如母之悲尚不足够,需依悲愍,如父勇悍,发起亲自荷负救度众生之担的增上意乐。
  • 【释迦牟尼名言300句励志】由于现代文化日渐淡忘了无私大公的思想,又拒绝佛法的救助,对于我执并没有意识到它是一切心理病的根本因、一切痛苦的根源,反而鼓吹实现自我是最现实的。这样一种缺少我执对治力而只有强化我执的所谓现代文化,若继续发展下去,人类的我执只会日益深重、坚固,最终有一天会陷入积重难返、不可自拔的地步。业障的障锢、心智的暗钝使得现代人无法接受智慧的教化,这样佛法的光明无法进入人们黑暗、封闭的内心,这些现代的人们便只有在我执的推动下毫无控制地拼命造业。而到了末劫,人与人相见即起嗔心,完全失控的、迷乱
  • 32、【释迦牟尼名言300句励志】由于现代文化日渐淡忘了无私大公的思想,又拒绝佛法的救助,对于我执并没有意识到它是一切心理病的根本因、一切痛苦的根源,反而鼓吹实现自我是最现实的。这样一种缺少我执对治力而只有强化我执的所谓现代文化,若继续发展下去,人类的我执只会日益深重、坚固,最终有一天会陷入积重难返、不可自拔的地步。业障的障锢、心智的暗钝使得现代人无法接受智慧的教化,这样佛法的光明无法进入人们黑暗、封闭的内心,这些现代的人们便只有在我执的推动下毫无控制地拼命造业。而到了末劫,人与人相见即起嗔心,完全失控的、迷乱
  • 33、眼前的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殿宇嵯峨,气势雄伟,有横空出世,气贯苍穹之势。坚实墩厚的花岗石墙体,松茸平展的白玛草墙领,金碧辉煌的金顶,具有强烈装饰效果的巨大鎏金宝瓶、幢和红幡,交相映辉。红、白、黄三种色彩的鲜明对比,分部合筑、层层套接的建筑型体,都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它也是藏区建筑最为杰出的代表。
  • 34、佛说:天降大雨,每一个雨滴都互不相干,十分微小,却能成满很大的器皿。修学智慧也是一样,从微小开始,最后总会盛满很大的器皿。不仅仅盛满一件,还会盛满多件,这样逐渐增加,能够盛满无数的器皿。
  • 35、二○○二年藏历四月三十日
  • 36、真净禅师住持建安保宁寺时,王安石以素绢供养。禅师问侍者:“这是何物?”答曰:“纺丝罗。”真净问:“何用?”侍僧答:“能作袈裟。”真净指所穿布伽黎说:“我平常披此,他人见了也不会嫌恶。”即令送入库司估卖供众,其不事服饰如此。
  • 37、三: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 38、宋钦宗北狩时,已经立成和议,显仁皇后即将回国。当时钦宗皇帝挽着皇后的手,哭着说:“我如能南归,即使作太乙宫使,也于心足矣。其他我也不存奢望。”皇后则对钦宗皇帝发誓:“我南归后,如不来迎陛下,当瞎我眼!”等到宋高宗时,根本不见有迎复先皇之意。皇后怃然,却不敢力言,不久即双目失明。当时虽然广募医疗,却无人能治皇后的眼病。后有道士入宫,用金针一拨,左眼顿时复明,皇后心喜,请求再治右眼。道士说:“皇后,您用一眼看视,另一眼该履行您的誓言。”皇后闻言悚然起谢,道士竟自离去。
  • 39、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才是长久之策。——约翰·雷
  • 40、恶口的异熟果报是堕落三恶趣中。
  • 41、所集之业分为思业与思已业两种。所谓思业,即是使自相应心缘于境而转动的心所意业。比如当悦意的外境现前,贪心生起然后心缘此所贪之物而转,不断考虑如何能得到并享用,这一系列心理活动,便是思业。所谓思已业即是在思业的推动下发起的身语二业。
  • 42、宋黄山谷(黄庭坚),好作艳词。一次拜谒圆通秀禅师,秀禅师呵斥他说:“大丈夫翰墨之妙,甘愿施于此乎?”时秀禅师正训戒李伯时画马。山谷笑答:“莫非又置我于马腹中?”禅师说:“伯时念想在马,堕落不过一身,公以艳语挑动天下人的淫心,岂止堕于马腹中,正恐坠入泥犁耳。”谷悚然愧谢,从此绝笔。
  • 43、“痛苦与安乐又有种种的差别,同样这是从善恶业的种种差别,没有丝毫混乱、各别相应而感召得到的。”
  • 44、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45、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46、这就是自利利人。能够自利利人就是大士,像我一般。罗侯罗听了佛的教导,恍然明了,不再忧虑。应按照世尊的教诲,奉行不不会再有怀疑了。
  • 47、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48、应身佛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而在菩萨面前显现的他受用报身更极微妙。《观经》上讲,报身佛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具八万四千相,一一相有八万四千好,一一好有八万四千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对念佛众生摄取不舍。而佛之法身更是超情离见,不可思议。经云:“譬如虚空,遍至一切色非色处,非至非不至。何以故,虚空无身故。如来身亦复如是,遍一切处,遍一切众生,遍一切法,遍一切国土,非至非不至。何以故,如来身无身故,为众生故示现其身。”
  • 49、从爱欲产生忧愁,从爱欲产生恐惧,拔除爱欲的人,既没有忧愁,也没有什么恐惧可言。
  • 50、10当你的错误显露时,可不要发脾气,别以为任性或吵闹,可以隐藏或克服你的缺点。
  • 51、恶口的异熟果报是堕落三恶趣中。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