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2、君子重团结,小人重勾结。
  • 3、孔子的远祖是宋国贵族,殷王室的后裔,他有高贵的王族血统,但到了孔子这一代,家境衰落。孔子自幼家贫,放过牛羊也看过仓库,学会了不少琐碎的实务,用他自己的话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 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 5、解析:白话文意思是君子事事严格要求自己,小人事事严格要求别人。君子自己省察自己,孟子对此曾说,君子要反求诸己,是否待人不忠等。自己反省以后而忠,那对方就是妄人而已矣,不必与他计校。
  • 树想要静止下来,可风却一直不停;
  • 6、树想要静止下来,可风却一直不停;
  • 7、鲁昭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13年)冬天,晋国铸刑鼎。孔子认为晋国的灭亡,主要是因为统治者没有好的制度和法度。
  • 8、《论语》:父在,观其志
  • 9、古人有提醒,要建立信任了才好劝,不然,劝了之后,对方会觉得你毁谤他!
  • 10、春秋时期楚国宰相“孙叔敖”接受劝谏的故事,如何才能遇到贵人!
  • 11、《论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 12、注释:周:合群;比(音bì):勾结。
  • 13、▲君子于义,小人于利,君子怀德,小人怀土,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君子心中怀的是仁德,不管做什么样的事都会把道义放在第一位,那小人想的是什么呢?小人想的是财富和利益,无论做什么样的事都会把利益放在第一位,所以从这么一分析下来,好像我们都是小人。
  • 14、傲慢是随时都容易起来的,只要一不谨慎!
  • 15、见唐•张九龄《远佞》第二章。两立:并存。这两句大意是:正直君子和奸佞小人是势不两立的,而奸佞小人也不会跟正直君子共谋奸邪之事。孔子曾说“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君子与小人思想、品格、志趣、信仰、价值观念截然对立,如水火不可相容。小人既不肯改恶从善,君子也不会同流合污,因此君子与小人像“冰炭不同室”,“薰莸不共器”一样,不能两立并存,共商计谋。
  • 16、君子以直报怨《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打!吃了你的打出来,喝了你的让他吐出来,再让他喝回去。才是真君子,大丈夫。
  • 17、皇侃曰:小人唯更相阿党,而竝不忠信也。然周是博遍之法,故谓为忠信;比是亲狎之法,故谓为阿党耳。若互而言,周名亦有恶,比名亦有善者。故春秋传云「是谓比周」,言其为恶周遍天下也。易卦有比,比则是辅。里仁云「君子义之与比」,比则是亲。虽非广称,文亦非恶,今此文既言周以对比,故以为恶耳。孙绰云:「理备故称周,无私故不比也。」
  • 18、而产生这种周而不比与比而不周对比的本因,主要还是源于人胸怀的差异。君子往往胸怀宽厚,格局大、眼光长远,如此,他们才能包罗万象;而小人通常胸怀狭隘,格局小、眼光短浅,如此,他们只会坐井观天。在这“聚合才会赢”的时代,只有像君子一样周而不比,才能实现共赢,赢得长久。
  • 1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有傲慢心、嫉妒心,就很难学到别人的德行与长处!
  • 20、有傲慢心、嫉妒心,就很难学到别人的德行与长处!
  • 2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出自春秋孔子《论语·里仁》

  • 22、人贵在有志,“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
  • 23、尚未施行“用”是“口”可施行开发成田为“周”遍可用。
  • 24、君子暇豫则思义,小人暇豫则思邪。君子之游世也以德,故不患乎无位;小人之游世也以势利,故患得患失,无所不为。君子扬人之善,小人扬人之恶。君子以诚,慎与小人。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小人,如冰炭之不相容,薰莸之不相入。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得时如水,小人得时如火。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小人趣向不同,公私之间而已。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君子以道德轻重人,小人以势轻重人。君子和而不同,
  • 25、君子做事看重的是道义,小人做事看重的是利益。
  • 26、你可想象一下“周”字的自然画面——
  • 2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28、小人则不同,他们随声附和,保持同一个调子,实际上却各怀鬼胎。
  • 29、君子有远虑,小人从迩。————(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子服惠伯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春秋)孔丘《论语·里仁》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春秋)孔丘《论语·子路》
  • 30、一个家庭兴衰的关键就在“勤俭”
  • 31、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注)孔曰:“忠信为周,阿党为比。”

  • 32、根植酱香文化弘扬华夏文明
  • 33、树欲静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
  • 周,甲骨文字形像种满了庄稼的田园,表示筑埂划界,圈地而种。造字本义:封地而建、划界而种的围墙。金文加“口”(围),强调“圈种”的主题,(圈地而种)(圈围),圈围庄稼的土埂田界。有的金文将写成,省去田里的庄稼。篆文误将金文的“田”状写成“用”,以致面目全非。
  • 34、周,甲骨文字形像种满了庄稼的田园,表示筑埂划界,圈地而种。造字本义:封地而建、划界而种的围墙。金文加“口”(围),强调“圈种”的主题,(圈地而种)(圈围),圈围庄稼的土埂田界。有的金文将写成,省去田里的庄稼。篆文误将金文的“田”状写成“用”,以致面目全非。
  • 35、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周,普遍也。比,偏党也。皆与人亲厚之意,但周公而比私耳。君子小人所为不同,如阴阳昼夜,每每相反。然究其所以分,则在公私之际,毫厘之差耳。故圣人于周比、和同、骄泰之属,常对举而互言之,欲学者察乎两闲,而审其取舍之几也。
  • 36、《曲礼》:“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 37、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38、君子暇豫则思义,小人暇豫则思邪。君子之游世也以德,故不患乎无位;小人之游世也以势利,故患得患失,无所不为。君子扬人之善,小人扬人之恶。君子以诚,慎与小人。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小人,如冰炭之不相容,薰莸之不相入。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得时如水,小人得时如火。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小人趣向不同,公私之间而已。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君子以道德轻重人,小人以势轻重人。君子和而不同,
  • 39、《论语》:君子不器
  • 40、知而弗为,莫如勿知;亲而弗信,莫如勿亲。
  • 41、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

  • 42、没有考虑周围,没有顾及周遍。
  • 43、君子能够容忍不同的想法、意见,与人赤诚相见、肝胆相照。
  • 44、不能调伏自己的贪欲,我们就成为欲望的奴隶了,怎么可能主宰得了我们的人生?
  • 45、所有做事的心态都是把自己摆在第一位,自私自利,一定会招来很多埋怨
  • 46、其次要求人们讲道义,仁义礼智信,有自己的固有原则。君子往往按照规矩办事,君子办事与人团结在一起,是出于公心,不会为了利益趋炎附、唯利是图,不会结党营私,背信弃义,以原则做交易。比是排斥,小人办事,汲汲于名利,而不为公正,常常以私心和偏见对待他人。
  • 47、真正令孔子心仪的则是“礼乐”,因为礼乐既有悠久的传统,又有对社会的规范作用,《史记》记载他“问礼于老子,习乐于师襄”。
  • 有言辞但是没有付诸行动,君子引以为耻。
  • 48、有言辞但是没有付诸行动,君子引以为耻。
  • 49、“贪淫好色,则伤精失明”。要节制欲望,不可以放纵。
  • 50、鲁昭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13年)冬天,晋国铸刑鼎。孔子认为晋国的灭亡,主要是因为统治者没有好的制度和法度。
  • 51、而产生这种周而不比与比而不周对比的本因,主要还是源于人胸怀的差异。君子往往胸怀宽厚,格局大、眼光长远,如此,他们才能包罗万象;而小人通常胸怀狭隘,格局小、眼光短浅,如此,他们只会坐井观天。在这“聚合才会赢”的时代,只有像君子一样周而不比,才能实现共赢,赢得长久。

  • 5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意思是: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周:合群。比(bì):勾结。小人:没有道德修养的凡人。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篇第14章。孔子在这一章中提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点之就是小人结党营私,与人相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而君子则不同,他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谐相处,从不与人相勾结,这种思想在今天仍不失其积极意义。
  • 53、孔明先生教育他的后代讲,“非学无以广才”
  • 54、历史证明,范仲淹是一个君子,他周而不比的做法,成为诠释孔子这句话的一个典范。
  • 55、孩子在富贵当中,假如没有很好的教育,太容易堕落了!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