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2023-04-01 08:50:47
2499
- 1、诗人郑板桥一生坎坷,50岁才入仕途,先后在山东范县、潍县当过12年知县,这期间的咏竹诗可以反映出他的“为官之道”。他在《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一诗中写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作为一个下层地方官,对老百姓的疾苦时时不忘,对他们生活中的一枝一叶的小事情能如此关切,实在是难能可贵,后来郑板桥终因为民请命得罪了豪绅权贵,不得已弃官归里。
- 2、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
- 3、这首诗里竹有个特点,它不是孤立的竹,也不是静止的竹,而是岩竹,是风竹。在作者郑板桥的诗画中,竹往往是高尚品行和顽强意志的象征,而风则往往是恶势力的代表。诗人用”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可以说全诗的意境至此顿然而出。这时挺立在我们面前的已不再是几杆普通的竹子了,我们感受到的已是一种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而这一切又都蕴涵在那萧萧风竹之中。
- 4、“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把竹拟人化。“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紧承上句,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在作者郑板桥诗、画中的竹又往往与“石”是分不开的。有时侯,石构成竹的对立面,如“画根竹枝插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它高,年来看我掀天力”;有时候石成为竹的背景,如”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
- 5、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 6、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 7、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
8、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为凤为龙上九天,染遍云霞看新绿。
- 9、郑板桥一生写竹、画竹,热情赞美竹子宁折不弯的精神。而竹子的坚强、挺拔、苍劲,又恰是诗人自身的写照。
- 10、有些人是单纯赞美竹子姿态的优美,例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但更多人喜欢的是竹子出尘气质与坚定的信念。就像苏东坡“宁可食物肉,不可居无竹”,可见这种植物多么深入人心。
- 11、这首《竹石》是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郑燮的七言绝句。
- 12、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 13、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
- 14、郑板桥的竹画与竹诗,风韵超然
- 15、郑板桥最有名的诗个人认为是
- 16、女儿出嫁无钱置办嫁妆,便以一幅兰竹图代替,并在上面题了一首诗:官罢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最惭吴隐奁钱薄,赠尔春风死几笔兰
- 17、这首《竹石》是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郑燮的七言绝句。
18、诗中的竹实际上也是作者郑板桥高尚人格的化身,在生活中,诗人正是这样一种与下层百姓有着较密切的联系,嫉恶如仇、不畏权贵的岩竹。作者郑板桥的题画诗如同其画一样有着很强的立体感,可作画来欣赏。这首诗正是这样,无论是竹还是石在诗人笔下都形象鲜明,若在眼前。那没有实体的风也被描绘得如同拂面而过一样。但诗人追求的并不仅在外在的形似,而是在每一根瘦硬的岩竹中灌注了自己的理想,融进了自己的人格,从而使这竹石透露出一种畜外的深意和内在的神韵。
- 19、释文:客舍新晴,晨起看竹,露浮叶上,日在梢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运笔,又是一格,其实手中之竹,又不是意中之竹也。步步变相,莫可端倪,其天机流露,有莫知其然而然者,独画云乎哉?
- 20、【郑板桥竹子诗】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满堂皆君子之风,万古对青苍翠色。有兰有竹有石,有节有香有骨,任他逆风严霜,自有春风消息。
- 21、释义:我画了一竿瘦竹,竹子能在(秋天)凉风习习的江边当作渔竿。
- 22、郑板桥在《郑桥桥集·题画竹》中说:“盖竹之体,瘦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千霄,有似君子豪气凌云,不为俗屈。故板桥画竹,不特为竹写神,亦为竹写生。瘦劲孤高,是其神也;豪迈凌云,是(其)生也。”这里的“生”,指竹的外部形象;这里的“神”,则是内在气质。形神毕肖,移情予物,托物寓意,能增强艺术感染力。
- 23、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 24、下年又有新长出来的,会长得更高。
- 25、虽然一尺让他高,来年看我掀天力。
- 26、苏轼的表兄文与可就是因为画竹子而闻名天下,相传他画的竹栩栩如生,不需要眼中有竹,因为心中有竹,所谓“胸有成竹”便是如此得来。清朝文学家郑板桥也曾写过一篇关于竹子的诗,被后人久久传颂,如今年年入选课本。
- 27、这时挺立在我们面前的已不再是几杆普通的竹子了,我们感受到的已是一种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而这一切又都蕴涵在那萧萧风竹之中。
28、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 29、出自:清代·郑燮《题画竹》
- 30、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 31、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把竹拟人化。“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
- 32、释文:客舍新晴,晨起看竹,露浮叶上,日在梢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运笔,又是一格,其实手中之竹,又不是意中之竹也。步步变相,莫可端倪,其天机流露,有莫知其然而然者,独画云乎哉?
- 33、乾隆十八年,郑板桥六十一岁,以为民请赈忤大吏而去官。去潍之时,百姓遮道挽留,家家画像以祀,并自发于潍城海岛寺为郑板桥建立了生祠。去官以后,板桥卖画为生,往来于扬州、兴化之间,与同道书画往来,诗酒唱和。
- 34、有些人是单纯赞美竹子姿态的优美,例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但更多人喜欢的是竹子出尘气质与坚定的信念。就像苏东坡“宁可食物肉,不可居无竹”,可见这种植物多么深入人心。
- 35、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 36、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 37、吹落树叶的秋风昨夜刮过潇湘,它触击岩石,穿越森林,习惯性地发作起它那狂暴的恶势来,只有竹枝全然不惧怕它,勇敢挺立地和恶风斗争一千场,一万场!
38、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
- 39、“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郑板桥写竹、画竹凡40年,体味不可谓不深,技艺不可谓不精。“画到生时是熟时”这正是诗人积40年诗、画创作之经验所总结出来的艺术哲理。
- 40、郑板桥曾自述画竹的情景:“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 41、下面三首都是题在画上的诗《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诗云》卫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云》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鱼竿。《初返扬州画竹第一幅》二十年前载酒饼,春风倚醉竹西亭,而今再种扬州竹,依旧淮南一片青。这是他的诗作郑燮(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来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42、下面三首都是题在画上的诗《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诗云》卫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云》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鱼竿。《初返扬州画竹第一幅》二十年前载酒饼,春风倚醉竹西亭,而今再种扬州竹,依旧淮南一片青。这是他的诗作郑燮(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来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43、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
- 44、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
- 45、我画了一竿瘦竹,竹子能在(秋天)凉风习习的江边当作渔竿。
- 46、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
- 47、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把竹拟人化。“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
48、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 49、白话文释义: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下年又有新长出来的,会长得更高。
- 50、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
- 51、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
- 52、释义: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
- 53、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满堂皆君子之风,万古对青苍翠色。
- 54、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开封杨延玉背后屏风上的诗就是这四句,明明有西夏人是宋朝的,结果来了个清朝诗人的诗,难道他也穿越了?
- 55、郑板桥曾说:“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是的,他一生以竹为伴,他在自家门口种了许多竹子。夏天,他在竹林中放一小床。躺着看书、赏竹、嗅竹。秋冬,他将竹竿截成小段,做成窗棂,再糊上白纸。风和日暖时,一片片竹影映在窗纸上,宛如一幅天然竹画。
- 56、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
- 57、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
58、千磨万击:指无数的磨难和打击。
- 59、然后,我们来看诗的后两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即经历无数的磨难和打击后仍然坚强有力,不管你刮东西,还是南北风。很显然,这两句诗是紧承前面两句来说的。它说明了这首诗中的竹,不是一般的庭竹,而是岩竹,是时刻要与自然作斗争的风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