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 1、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古诗赏析《木兰诗》
  • 2、(5)牺牲:指古代供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牲畜。玉帛:玉器和丝织品。
  • 3、那孤峙飞耸的山巅绝顶,彩云缭绕,轻烟袅袅,或细如丝缕,柔如薄纱;或迷茫如海,横际无涯。忽聚忽散,离合变化,各逞奇姿,互竞秀色,气象万千。
  • 4、写两军交战的实况。这一部分作者笔墨不多,但是鲁军如何进攻、追击,齐军如何败绩、溃逃的情形历历在目。曹刿适时选择出击、追击的时机,他采取了后发制敌、以智取胜的战术。当齐军未动鲁庄公急于抢先攻击时,曹刿制止道:“未可。”直至齐军三鼓之后,军士勇气衰竭,他才表示:“可矣。”鲁军一鼓作气挫败了齐军。在追击的问题上,曹刿确察虚实而后动,制止了庄公的鲁莽,待下车察看齐军车辙的轨迹、登轼瞭望齐军麾帜旌旗之后,才果断地表示:“可矣。”此战鲁军大获全胜。
  • 5、下视其辙,登轼(shì)而望之: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的主语应为曹刿
  •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6、“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7、可以一战省略了之。翻译: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可以之一战必以分人省略之。翻译:一定把它分给别人必以之分人竭力为您解答,万水千山总是情,给个好评行不行!

  • 8、(2)这是尽了忠于职分的事,可以凭借这打一仗。
  • 9、安:安定民生。弗:不。专:专有。以:把。
  • 10、十年春,齐师伐我(鲁国)。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徧同:遍)
  • 11、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回答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 12、(题解)公元前684的长勺之战,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之一。本篇讲述的是鲁人曹刿在战前与鲁庄公就是否可以作战而进行的论辩,在作战过程中通过把握时机克敌制胜的精彩指挥,以及他是如何通过战场细节判断敌情,从而做出追击敌军的正确决定。
  • 13、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遂入见。
  • 14、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回答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 15、C.①战则请从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16、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 17、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赐福来保佑您的。”

  • 18、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19、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20、公与之乘,战于长勺(sháo)。公将鼓之。
  • 21、牺牲:供祭祀用的纯色体全的牛、羊、猪等牲畜。加:虚夸。
  • 22、稍后,鲁庄公也亲自领兵护送公子纠回国争夺君位,八月鲁与齐师战于乾时,鲁军大败。齐桓公逼鲁庄公杀死公子纠。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借口鲁国曾帮助公子纠争夺齐国君位,再次兴兵攻鲁,两军战于长勺。
  • 23、兵不厌诈,不可不提高警惕。曹刿亲自察看敌情,发现敌军“辙乱”、“旗靡”,确认了齐军是狼狈逃窜,溃不成军,才乘胜追击,终于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 24、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guì)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àn)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fú)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bó),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fú),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25、(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26、译: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以凭这个条件去打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 27、齐与鲁是春秋时期的邻国,都在今山东省,齐在东北部,鲁在西南部。公元前697年,齐襄公即位,政令无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莒国和鲁国避难。次年齐襄公为公孙无知所杀。

  • 28、既克,公问其故。
  • 29、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
  • 30、词的上片,描写黄山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的壮丽风光。下片则以动人的神话传说写黄山的奇情异彩。
  • 31、【曹刿论战译文】大军压境,曹刿准备参战,作者通过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一方面揭示了鲁国当权者鄙陋寡见、尸位素餐的情况,为后文鲁庄公在作战中不察敌情、急躁冒进作了铺垫;另一方面显示了曹刿关心国事,同时也暗示了他是一个有远谋的人。
  • 曹刿回答说:“这是忠于职守的一种表现,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作战时请让我跟从您去。”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一开始,鲁庄公就要击鼓进军。
  • 32、曹刿回答说:“这是忠于职守的一种表现,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作战时请让我跟从您去。”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一开始,鲁庄公就要击鼓进军。
  • 33、此文收录于沪教版七年级下第30课、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21课、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27课、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25课、五四版九年级下册第19课、鲁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9课、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3课、长春版九年级上册第10课。
  • 34、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好停顿,结合注释了解课文大意。
  • 35、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36、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 37、(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4)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38、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
  • 39、翻译: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
  • 40、(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41、鄙:鄙陋,目光短浅。
  • 42、曾任鲁国史官,为解析《春秋》而作《左传》(又称《左氏春秋》),又作《国语》,作《国语》时已双目失明,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由于史料详实,文笔生动,引起了古今中外学者的爱好和研讨。
  • 43、(8)长勺:鲁地名,在今山东莱芜东北。
  • 44、(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 45、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 46、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47、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好停顿,结合注释了解课文大意。

  • 48、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49、这样写,一则符合实情(酣战中鲁庄公无暇问及,曹刿了不可能多发议论),一则此中道理正是曹刿论战的中心,留待后文集中阐述,更见突出。
  • 50、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51、鄙:鄙陋,目光短浅。
  • 52、译文:曹刿请求进见(庄公)。
  • 53、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