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同样是甲骨文,象形文字,表达的是两个人,步调一致,比肩而立的意思。和“从”字是一样的字形,但是方向相反而已。《说文解字》中说:二人为从,反从为比。

  • 1、孔子漫游始于五十五岁,已知天命之所在,天将以其为木铎,即天命其为民代言,要其救助此礼坏乐崩、民无所错手足之时代,故虽知其不可为,而勉力为之,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故孔子之周游,犹似朝圣之旅,正是在危机四伏之旅途中,孔子铸就伟大人格,成为令太史公“高山仰止,景行行之,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之至圣。
  • 2、感悟:君子庄重,心境平和,气定神闲,没有骄矜之感;小人傲慢、自大,带有攻击性,充斥着骄矜的气息。这是君子与小人外在气质的表现。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教我们“看气质”。
  • 3、朱熹在《四书集注》中注道:“周,普遍也。比,偏党也。”“周”、“比”两字都有与人亲厚团结的意思,但二者又不完全相同。“周”是为了公,“比”是为了私。君子办事与人团结在一起,是出于公心,而不为私。在平时的修养中,也是去其私心,存其公心,不会为了私利与人勾结在一起。这就是“周而不比”。而小人办事,汲汲于名利,而不为公。闲暇无事时,心中所想的,也是有私无公,为了趋近利益而与人狼狈为奸结为党羽,一旦利不合,就会马上翻脸,甚至互相落井下石。人处在社会之中,难免会有群体合作的时候,如何合作,君子与小人之道各有不同。
  • 4、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 5、感悟:君子的胸襟永远是光风霁月,无论得意或艰难,都自然是胸襟开朗,乐观而不盲目,对人宽容,没有仇怨,所以能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
  • 品德高尚的人,看到别人的好事,一般都喜欢帮别人达成目标,见到恶事,一定阻止。
  • 6、品德高尚的人,看到别人的好事,一般都喜欢帮别人达成目标,见到恶事,一定阻止。
  • 7、学国学,魅在领悟,工在体味,效在吸纳。读国学经典,能助今人修身怡心,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之境界;品国学经典,能让今人以圣人为师,汲取历经岁月沉淀的人生哲理。
  • 8、品德高尚的人,看到别人的好事,一般都喜欢帮别人达成目标,见到恶事,一定阻止。
  • 9、君子,所见所闻所知所行周遍而没有疏漏,君子不会预先设定一个框框,戴有色眼镜甚至脚镣去知去行,只会从当下的现实出发,全面地收取所有的材料,对所有材料“不相“之,这些材料,包括社会的所有方面,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精英面首到面首精英,从生老病死到奸淫虏虐,一事不知,儒者之耻。
  • 10、君子周,是君子所有选择中最优的选择,根本无需去比;君子如果能照顾到大多数人的利益,大多数人都支持他,政权稳定,为什么还要与人勾结?没必要多此一举。

  • 11、鲁定公六年(公元前504年),季氏家臣阳虎擅权日重。孔子称之为家臣掌政。所以孔子不上任,退隐而修著《诗》《书》《礼》《乐》,众多弟子跟着孔子走遍各国,跟随他学习。阳虎想要见孔子,而孔子却不想见到阳虎,后来两人在路上相遇。阳虎劝孔子出仕,孔子没有明确表态,随后孔子被升为小司空。
  • 12、子曰:“君子不器。”
  • 13、君子日日长进向上,小人日日沉沦向下。
  • 1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 1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出自春秋孔子《论语·里仁》
  • 16、看人看人品,交人交真心
  • 17、君子能够容忍不同的想法、意见,与人赤诚相见、肝胆相照。
  • 18、君子气定神闲,没有骄矜之感;小人傲慢狂妄,充斥着骄矜的气息。
  • 19、我们想象一下,子路,一个夫子的高足,穿着很差,跟帝王将相在一起,没显寒酸卑微,反而显得气质尊贵,鹤立鸡群,与众不同,那是何等境界,何等修养!
  • 不归按:论语一书,语及小人,多与君子为对,其义约有两端,一谓无位之人,一谓无学、无德之人,即鄙陋之人,然自称鄙、固者,或为谦辞。此文「小人」,则在位而无德者也。论语言及君子、小人之别,皆就群体中为说,盖君子或因天下无道而隐居,以求其志;而小人即穷居亦不能隐也。小人因无恒心,故亦无志可求。二者之区别,在公私之间,君子非无私心,然当公益与私利发生冲突时,能遵从公益;小人亦非全然漠视公益,惟当私利与公益产生矛盾时,遵从私利而已。

    20、不归按:论语一书,语及小人,多与君子为对,其义约有两端,一谓无位之人,一谓无学、无德之人,即鄙陋之人,然自称鄙、固者,或为谦辞。此文「小人」,则在位而无德者也。论语言及君子、小人之别,皆就群体中为说,盖君子或因天下无道而隐居,以求其志;而小人即穷居亦不能隐也。小人因无恒心,故亦无志可求。二者之区别,在公私之间,君子非无私心,然当公益与私利发生冲突时,能遵从公益;小人亦非全然漠视公益,惟当私利与公益产生矛盾时,遵从私利而已。

  • 21、活到现在,拿得起放得下的只有筷子。
  • 22、我们处在一个团体当中,要能带动正气。
  • 23、美功不伐,贵位不善,不侮不佚,不傲无告。
  • 24、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庭院中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呢?”
  • 25、《诗经》三百零五篇,用一句话概括它的全部内容,就是:思想纯洁,没有邪恶的东西。
  • 26、这个年头,为人处事要小心
  • 27、国语晋语:赵宣子对韩献子曰:「吾闻事君者比而不党。夫周以举义,比也;举以其私,党也。」韦昭注:「比,比义也。阿私曰党。忠信曰周。在公为义。」又叔向曰:「君子比而不别。比德以赞事,比也;引党以封己,利己而忘君,别也。」韦昭注:「别,别为朋党也。」
  • 28、有言辞但是没有付诸行动,君子引以为耻。
  • 29、君子心胸光明开朗,神定气安。小人斤斤计较,患得患失,经常愁眉苦脸。
  • 30、君子和小人的着眼点不一样,所以做事也截然不同。

  • 31、我们现在经常组词说比较,对吧?比较,我看这两个有哪里是一样的,哪里是不一样的。比这个字,其实它意思就是说,一个方面是很亲密,另外一个方面是跟我相似的,我很喜欢。所以就有这种思虑、私念在里面。
  • 32、君子有所敬畏,敬畏天道规律,敬畏长辈、领导,敬畏尊崇圣人的教导。小人不信天道规律,无所畏惧,目无尊长,对圣人之言视若儿戏。
  • 33、知而弗为,莫如勿知;亲而弗信,莫如勿亲。
  • 君子气定神闲,没有骄矜之感;小人傲慢狂妄,充斥着骄矜的气息。
  • 34、君子气定神闲,没有骄矜之感;小人傲慢狂妄,充斥着骄矜的气息。
  • 35、“比”是什么呢?我们知道中国字,古写的篆文“比”字,是这样写的(下图),象形两个人相同,同向一个方向;而古文“北”字(下图)就是相背,各走极端的象形字,所以“比”就是说要人完全跟自己一样,那就容易流于偏私了。因此君子周而不比,小人呢?相反,是比而不周,只做到跟自己要好的人做朋友,什么事都以“我”为中心、为标准,这样就不能够普遍。
  • 36、君子和小人,最初指的贵族与平民,没有道德含义。
  • 37、孔子说:君子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不徇私护短,没有预定的成见及私心;小人则
  • 38、小人:没有道德修养的凡人。
  • 39、▲君子于义,小人于利,君子怀德,小人怀土,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君子心中怀的是仁德,不管做什么样的事都会把道义放在第一位,那小人想的是什么呢?小人想的是财富和利益,无论做什么样的事都会把利益放在第一位,所以从这么一分析下来,好像我们都是小人。
  • 40、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小肚鸡肠

  • 41、《论语》: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 42、树欲静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
  • 43、译文:君子是团结,而不是勾结;小人是勾结,而不是团结。
  • 4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45、我是博书君,更多精彩内容,关注我的头条号:博书。看完文章,记得点赞和关注~
  • 46、点评:孔子认为世上没有满了而不倾覆的事物。
  • 47、毋以其所不能疑人,毋以其所能骄人。
  • 君子遗人以财,不若善言。
  • 48、君子遗人以财,不若善言。
  • 49、向上即是向善,不断改正错误,追求道义。
  • 5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 51、人逢喜事精神爽,人遇丧事情绪低。这是人之本性,无可厚非。
  • 52、此观念对世袭制度之冲击,使其所到之国,无不受利益集团排挤,又因孔子并未发挥为将其政治理想付诸实施,所需与既得利益者妥协之技巧,以致处处碰壁。
  • 53、《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尽管也残留着社会地位上的区分,但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社会地位的标准,而以“德行”作为君子和小人的最大区别。
  • 54、君子要求的是自己,小人要求的是别人。
  • 55、发一言,行一事,全不为自己起念,全是为物立则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