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宁静不宁静。
2023-01-30 00:36:13
3481
- 1、“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故事背景:1483年,王阳明在北京的私塾读书。有一天,他一本正经的问老师:“何谓第一等事?”这话的意思其实就是问,人生的终极价值到底是什么?他的老师吃了一惊,从来没有学生问过他这样的问题,他看了看王阳明,笑笑,又思考了一会,才做出他自认最完美的回答:“当然是读书做大官啊。”王阳明显然对这个答案不满意,他看着老师说:“我认为不是这样。”老师不自然地“哦”了一声:“怎么?你还有不同的看法?”王阳明夸张地点头,说:“我以为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 2、2018年9月时事政治100题及答案(第二套)
- 3、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 4、一个叫徐樾的弟子,在岸边如信徒朝圣一样虔敬地希望和王阳明见面,王阳明答应了。
- 5、志不立,则如无舵之舟,无勒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6、1《林泉高致》宋·郭熙——近水遥山皆磊落
- 7、与朋友相处,彼此间应当少一点规劝指责,多一点开导鼓励,如此才是正确的。
- 8、【王阳明名言十句(精读)】精准扶贫材料经典思路72例
- 9、【王阳明名言】于得舍中超脱自我,破欲望之贼。
- 10、得舍放眼量,常望苍穹白月光。丹青卷上留墨痕,回顾历史看得舍之道。老子有言:“失之,得之。”庄子曾说:“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王国维也曾赋诗:“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他们都看透了世间得与舍的真谛,这是由超凡脱俗的大智慧中孕育出的精神,又由这种精神滋养来的惊人内力。是啊,得失参半,枯荣与否,何须常萦怀?追寻理想时,与其日夜为欲望连累身心,不如破欲望之贼,悠然若飞鸟,超然若浮云。故曰:得舍宜应放眼量,欲望太盛防肠断。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
- 11、道理人人会讲,诸子百家各有用武之地,但不从心上用力,砥砺出不偏不倚、动转得势的强大心灵,即使做同样的事,说同样的话,动作也会走形。毕竟相由心生,情随事迁。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之颜色一时明白起来…——王阳明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王阳明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王阳明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
- 12、1《长短经》唐·赵蕤——长谋短术,王霸雄图
- 13、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自测50题
- 14、志不立,则如无舵之舟,无勒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 15、1《日知录》清·顾炎武——生平志业,皆在其中
16、至今还公认的评价说:中国历史上只有2个圣人,就是孔子和王阳明。王阳明是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心学之集大成者,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
- 17、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泛海》)
- 18、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只是一“傲”字,便结果了这一生。
- 19、公务员考试《申论》技巧梳理(大全)
- 20、心无外物,物以心生。
- 21、男人与女人之间靠的是什么维持?
- 22、2018年9月时事政治100题及答案(第二套)
- 23、客衣尘土终须换,好与湖边长芰荷。
- 24、清名言名句100条(灵活运用添风采)
- 25、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
26、静处体悟,事上磨炼。
- 27、王守仁(1472年10月-1529年1月),字伯安,号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 28、2《喻世明言》明·冯梦龙辑——世事多讽,喻以导愚
- 29、先秦名言名句100条(灵活运用添风采)
- 30、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只是一“傲”字,便结果了这一生。
- 31、2017年12月时事政治100题及答案
- 32、所谓“千金易得,知己难求。”真正的朋友,是在你最痛苦、最需要时,出现在你的面前,帮助你,安慰你,和你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当你误入歧途时,可以不考虑自身去开导你,对你知无不言的人。
- 33、1《法书要录》唐·张彦远——意在笔先,法成书后
- 34、“傲”的反义词为“谦”。“谦”字便是对症治“傲”的药。做人不但容貌举止要表现出谦虚恭谨,内心也必须保持恭敬、节制、礼让,要常常看到自己的不对,真正能够虚心接受他人意见。
- 35、至今还公认的评价说:中国历史上只有2个圣人,就是孔子和王阳明。王阳明是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心学之集大成者,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
36、圣人气象不在圣人而在我矣。
- 37、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大学问》)
- 38、若己为君子,而使人为小人,亦非仁人忠恕恻怛之心。
- 39、(公安基础知识)公安工作的主要内容(已更新)
- 40、(译文)善念生发时心里知道了,就扩充它;恶念生发时心里知道了,就制止它。
- 41、于缄默中积淀才能,破焦虑之贼。
- 42、其实,无论是在思想的影响还是在事功的建立上,曾国藩都稍逊其偶像王阳明一筹。
- 43、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你未看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 44、静处体悟,事上磨炼。
- 45、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
46、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宁静不宁静。
- 47、2《二十四诗品》唐·司空图——诗中有品,品中有诗
- 48、0《大宋宣和遗事》宋·佚名——内忧外患,两宋交迫
- 49、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 50、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大学问》)
- 51、0《春秋繁露》汉·董仲舒——天人感应,儒术独尊
- 52、“四句教”是王阳明晚年对自己哲学思想的全面概括,即“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四句。学界对四句教的理解众说纷纭,历来就有争议。
- 53、“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 54、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自测50题
- 55、不欺则良知无所伪而诚,诚则明矣;自信则良知无所惑而明,明则诚矣。至诚则“无知而无不知”,不必言“可以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