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周,是君子所有选择中最优的选择,根本无需去比;君子如果能照顾到大多数人的利益,大多数人都支持他,政权稳定,为什么还要与人勾结?没必要多此一举。
2023-03-07 19:41:56
5613
- 1、择交如求师,其处世戒骄淫
- 2、养生之道,老子讲的三宝:慈悲、节俭、和气
- 3、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 4、《论语》:邦有道,危言危行
- 5、孔子在这一章中提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点之就是小人结党营私,与人相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而君子则不同,他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谐相处,从不与人相勾结,这种思想在今天仍不失其积极意义。
- 6、何谓君子,何谓小人,此关乎人品,交朋友,乃至国家党派的大事,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 7、君子周正公平待人,不偏倚,不远近,不亲疏。
- 8、从“衰”之字义及汉字思维,来理解“乡音无改鬓毛衰”,“衰”应该读cuī还是shuāi
9、没有考虑周围,没有顾及周遍。
- 10、《论语》:道千乘之国
- 11、丈夫有不对,首先反省自己。
- 12、其实这种争吵,到最后都不会有结论的。但很多人就热衷于此,乐此不疲。
- 13、我们处在哪个位置,决定不谋名闻利养,决定敦伦尽分,做这个位置、这个行业的好榜样!
- 14、《史记》孔子弟子列传载:子路,性鄙。这里的鄙是指子路生活在曲阜东面一百多里地的卞邑乡下,性情朴实,与曲阜城里的人不同。
- 15、周文王问姜太公: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有治世、有乱世呢?
- 16、【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赏析】“周”,有“稠密、周遍、周行”之义。
- 17、"形而上"的认知思维,源于对"为什么"的思考。于是,诞生哲学的古希腊也诞生了数学、几何、医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古希腊文明的成功,就归功于于系统化的思考。
- 18、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9、“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 20、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
- 21、这个事例也是让我们了解到,君子与君子之间非常融洽,那不是在搞私党,他们还是公心,没有私心。甚至于有时候看法不同的时候,可以争得面红耳赤。所谓“君子于为义之上相疾也”,“疾”就是直言不讳、各抒观点,可能有时候还针锋相对,但是为的是什么?为的是国家的决策,为的是老百姓。讨论完了,纵使刚刚针锋相对,一离开朝廷、一离开会议室,“来来来,一起去喝一杯”。决定不会说,“他刚刚跟我讲话这么大声,气死我了”,心量没有这么小。因为有时候讨论事情到激烈,难免语气高一点,决定不会去计较这些事情。“君子于为义之上相疾也,退而相爱
- 22、“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广泛听取意见,隐恶扬善。
- 23、陈嘉庚(1874年10月21日——1961年08月12日),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集美社人(今厦门市集美区)。(1)1913年回家乡集美先后创办了集美小学、集美中学、师范、水产、航海、商科、农林等校(统称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厦门大学、集美学村各校师生都尊称其为“校主”。(1)
- 24、(译文)孔子说:“君子总是从大局出发而不计较个人得失,小人总是与人计较得失而不顾大局。”
- 25、位君子不一定有德(貪官)德君子不一定有位(高人在民間)
- 26、要考虑如何将合理的部分放到今天来应用。与当代差异较大的内容可酌情弱化。这是我们今天学习古典的主旨。
- 27、人生要有一个态度:事情没做好,第一个念头是要先反省自己!
- 28、“君仁臣忠”,君不仁,怎么要求臣忠呢?
29、例如,北宋新旧政党的斗争非常激烈。苏轼对新党和旧党势力的态度是“周无壁”。作为一个客观的是非问题,结果遭到了双方的痛恨。因此,君子常被世人误解,付出沉重代价,正因为如此,绅士才是宝贵的!
- 3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赏析】即便是在我们现在,我们对于周围的人应该去团结他们,和他们交朋友,但是却不应该互相之间比较来比较去,因为比较是没有太大意义的,比较除了能让你获得虚伪的性感,如果比较不够的话就会给你带来不好的自卑感,这一切对你自己来说没有太大的帮助。
- 31、“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广泛听取意见,隐恶扬善。
- 32、周,就是在一定的道义原则下,团结周围可以团结的人;比,就是抛弃道义原则,为图私利互相勾结。因此,“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可以被解释为:君子在一定的道义原则下,团结周围可以团结的人而决不图谋私利勾结别人;小人为谋私利勾结别人而抛弃道义原则,所以并不会团结周围可以团结的人。
- 33、太宗在看《群书治要》的时候,是看到心里面去了!
- 34、以君子的君子方式对待小人,远离小人,平时不冷不热,时而敲他一下。以小人的方式对待小人,孔子说: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平时不轻易显山漏水,关键时候,一次整死,让他终身难忘。
- 35、可惜,古代中国多是道德家,缺少科学家。
- 36、可惜,古代中国多是道德家,缺少科学家。
- 37、从字面上看,孔子说:“君子不应该像器具一样。”这句话有多种解释,个人更倾向于解释成:“君子不器”为君子无论是做学问还是从政,都应该博学且才能广泛,如此才不会像器物一样,只能作有限目的之使用。君子之气度应似江海纳百川,不像器物一般有容量之限制。是指君子待人处事时,不应像器物一般定型不变,而应适时适地适人适事地采取合宜之行动。三者合一。
- 38、让雕龙文化与您又近了一步
39、“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见《论语•为政》。周:团结。比勾结。这两句大意是:君子团结,却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却不团结。孔子认为君子以“义”合,所以团结就牢固持久;小人以“利”合,所以只是一时的勾结。这两句话若赋予新的思想,对我们择朋交友仍有积极意义。
- 40、你可想象一下“周”字的自然画面——
- 41、持家教子,要有家道、家规才行,“无规矩不成方圆”!
- 42、《群书治要》中以人为本的管理智慧!
- 43、“昔者其父始之,我终之”,想当年,当时候,你爸爸先开始讲,然后我接着再诠释,把整个情况分析得很清楚。君王听明白了,就能听这个劝,然后下对一些决策。这里提到说,“谓有所造为,及谏争相为,终始成其事也”。成就一件事不一样,你得把情况都分析清楚,导正君王错误的一些思考,甚至于还劝他的过失,这个进退当中,确实有肝胆相照的人配合,真的是相差很多。“我始之,夫子终之”,假如是我开始的,我打前锋,你爸爸就是打后卫,配合得很好。“无不可”,就是都能够配合好,把事情做成。
- 44、周、比,也可以理解为精神和物质的关系,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或周或比,可以做为区分一个人能否成就一番事业的一个标准。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说过:商人卖给你东西,不是因为他道德高尚,他只是在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 45、小人:没有道德修养的凡人。
- 46、谈谈汉字思维的“反向”性,使识字及语文的学习更简单、易学、易理解
- 47、我们看第二册一百九十三页,有一个事例也可以彰显,甚至更让我们理解这一段话。一百九十三页,第一行。
- 48、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
49、历史证明,范仲淹是一个君子,他周而不比的做法,成为诠释孔子这句话的一个典范。
- 50、(出处)《论语·为政》(原文)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释义)孔子说:“守礼的人只讲忠信不合群,小人(不守礼的人)合群但不讲忠信。”周:包容、调和。比:勾结。“周而不比”即关系密切,但不勾结。“比而不周”指几个人亲密勾结,但却并无包容之心。赏析解读:东周礼崩乐坏,各国朝内大部分都官员贵族,都开始盼着君主能改祖制,或想法去更改,而象孔子儒家这些守旧派,自然反对,把这些政见的人视为只为利的奴仆小人。当时守旧派在朝中上下来往,希望改派的大部分人当然不想天天听这些守旧派唱祖制,所以他们并不合群;作为
- 51、《论语阳货篇》中讲“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孔子眼中这样的鄙夫就是这样的小人,他们脑子里整天想的就是与人做比较,患得患失,这样的小人,是什么坏事都可能干得出来的,因此是不能事君的,也是不可共事合作的。
- 52、《论语》:吾与回言终日
- 53、(出处)《论语·为政》(原文)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释义)孔子说:“守礼的人只讲忠信不合群,小人(不守礼的人)合群但不讲忠信。”周:包容、调和。比:勾结。“周而不比”即关系密切,但不勾结。“比而不周”指几个人亲密勾结,但却并无包容之心。赏析解读:东周礼崩乐坏,各国朝内大部分都官员贵族,都开始盼着君主能改祖制,或想法去更改,而象孔子儒家这些守旧派,自然反对,把这些政见的人视为只为利的奴仆小人。当时守旧派在朝中上下来往,希望改派的大部分人当然不想天天听这些守旧派唱祖制,所以他们并不合群;作为
- 54、人非器物,君子更非凡人,不能像死板的器物一样局限于某方面的功用和能量,认知也不能流于表象,更不能像礼器一样成为摆设。君子当广博多才,并融会贯通,做到博深和变通,把作用发挥到极致,并投入实用。
- 55、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