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将鼓之”、“公将驰之”,说明了鲁庄公急躁冒进;曹刿的两个“未可”、两个“可矣”,表现了曹刿胸有成竹,沉着思断,善于捕捉于反攻和追击的时机。
2023-03-08 02:52:55
4307
- 1、他的同乡说:“当权者策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 2、黄山地处皖南山区,百千峭峰,摩天戛日,老树古木,郁郁苍苍,虽在赤日炎炎的盛夏,犹然凉爽如秋,所以说“长锁清秋”。
- 3、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
- 4、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5、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还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
- 6、(8)长勺:鲁地名,在今山东莱芜东北。
- 7、曹刿说:“(现在)不行。”齐军擂过三通战鼓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啦。”
- 8、①[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共乘一辆战车。之,指曹刿。
- 9、乃入见。问:“何以战?”
- 10、徧:一作“遍”,遍及,普遍。
- 11、下:下车。辙:车轮印。
- 12、(1)牺牲玉帛(2)肉食者鄙(3)门官歼焉(4)公伤股
- 13、曹刿论战意思是曹刿论述作战的道理,表明文章的重点不在记叙战斗情况,而在记叙曹刿“论”战略、战术。“战”指齐鲁之间的“长勺之战”。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 14、公与之乘,战于长勺(sháo)。公将鼓之。
15、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 16、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遂入见。
- 17、战胜了(齐军)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
- 18、(译)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 19、“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20、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一说单姓左,名丘明,但史载,左丘明乃姜子牙后裔,嫡系裔孙丘(邱)氏较为可靠,旁系左氏有待商酌)
- 21、译文:齐国是大国,难以推测它的情况,害怕他们在那里有埋伏。
- 22、翻译: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
- 23、安:安定民生。弗:不。专:专有。以:把。
- 24、②中间力拉崩到之声。(夹杂)
25、于是追击齐军。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 26、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 2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 28、选自《左传》,《左传》是古代散文编选。“一鼓作气”之典出于此。《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它主要依据鲁国国君的世系,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至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二百五十四年间,发生在周王朝和各主要诸侯国之间的历史事件。在书末还附有鲁悼公十四年(前453)晋国韩、魏、赵三家攻灭智伯之事。
- 29、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
- 30、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31、其中一三句又是句中对仗,谓之当句对。包容交错,如夜珠走盘,有往复回环之美。这四句的写景妙处,在于竞秀、争流的动态美。
- 32、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 33、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 34、(题解)公元前684的长勺之战,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之一。本篇讲述的是鲁人曹刿在战前与鲁庄公就是否可以作战而进行的论辩,在作战过程中通过把握时机克敌制胜的精彩指挥,以及他是如何通过战场细节判断敌情,从而做出追击敌军的正确决定。
35、⑤[下视其辙]向下察看车轮碾出的痕迹。
- 36、教授全国统一的部编版九年级教材。因非科班出身,辛勤教学之余,充电补课,以不至于误人子弟。
- 37、忠之属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 38、翻译: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
- 39、孚:受到……信任。 福:保佑。信:信用。
- 40、应该是《曹刿论战》译文如下现在:
- 41、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42、鲁庄公准备应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
- 43、败绩:军队溃败。
- 44、或巍峨雄伟,横绝天表;或清秀隽美,流丹映彩。层峦叠嶂,屏张锦绣,争奇斗艳,千姿百态。
45、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 46、如今齐军压境,不能再让国家败在他们手中。接下去,曹刿与鲁庄公围绕“何以战”的论题进行了严肃的对话。鲁庄公心无成算,对曹刿郑重的询问作不出爽快切要的回答。他先提出“衣食”的分配,“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又说到神灵的祭祀,“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47、(1)小惠未徧()(2)小信未孚()
- 48、(1)肉食者鄙(2)既克,公问其故
- 49、【曹刿论战译文】大军压境,曹刿准备参战,作者通过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一方面揭示了鲁国当权者鄙陋寡见、尸位素餐的情况,为后文鲁庄公在作战中不察敌情、急躁冒进作了铺垫;另一方面显示了曹刿关心国事,同时也暗示了他是一个有远谋的人。
- 50、原文:《曹刿论战》先秦左丘明
- 51、牺牲:供祭祀用的纯色体全的牛、羊、猪等牲畜。加:虚夸。
- 52、(2分)B(介词,凭借)解析:A.于是、就/竟然;C.在/对;D表承接或修饰/表并列
- 53、齐与鲁是春秋时期的邻国,都在今山东省,齐在东北部,鲁在西南部。公元前697年,齐襄公即位,政令无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莒国和鲁国避难。次年齐襄公为公孙无知所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