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意思(一百句)
2023-02-13 20:37:51
7087
- 1、太宗在看《群书治要》的时候,是看到心里面去了!
- 2、很多国家选取人才,用考试制度。请问大家,德行能不能考出来?
- 3、评论区问生女儿叫什么,我说叫周一
- 4、其实“周”跟“偏”不容易,大家有没有遇到,你的死党,人家说他的时候,当下我们的心情怎么样?“你怎么可以讲我最好的朋友!”其实这一句话里面,可能就会有偏袒。结交朋友是要互相成就德行,不能变成互相袒护,就背道而驰了。
- 5、这句话摘自南怀瑾《论语别裁》:君子与小人的分别是什么呢?周是包罗万象,就是一个圆满的圆圈,各处都到的。他说一个君子的做人处世,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不是说对张三好,对李四则不好,这就不对了,这就叫比而不周了。你拿张三跟自己比较,合适一点,就对他好,不大同意李四这个人,就对他不好,就是“比”。比如一个大政治家是和宗教家一样,爱人是不能分彼此的,我们对于人,好的固然好,爱他;但对不好的更要爱他,因为他不好,所以必须去爱他,使他好。这样一个真正的大政治家,也就是宗教家,也就是教育家的态度,这就是“周而不比”,要周
- 6、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孔子在这一章中提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点之就是小人结党营私,与人相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而君子则不同,他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谐相处,从不与人相勾结,这种思想在今天仍不失其积极意义。
- 7、持家教子,要有家道、家规才行,“无规矩不成方圆”!
8、决定不会因地位而产生骄傲、奢侈!
- 9、有孝心的人,决定不敢做有损德行的事
- 10、一言一行都是心的反射,讲错话,做错事,病根还在心态不对
- 11、孔子的远祖是宋国贵族,殷王室的后裔,他有高贵的王族血统,但到了孔子这一代,家境衰落。孔子自幼家贫,放过牛羊也看过仓库,学会了不少琐碎的实务,用他自己的话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 12、假如没有经典提醒我们,生活中颠倒的部分太多了!
- 13、国君、企业领导、一个家庭的父母,没有比好虚名更大的忧患了!
- 14、孔子为鲁国大司寇时判案的一则故事,发人深省!
- 15、钱穆:先生说:“君子待人以忠信,但不阿私。小人以阿私相结,但不忠信。”
- 16、成就一件事,都还得要这些有心人、善解人意的人来促成。
- 17、从古至今,得到贤德之人,国家就安定昌盛;失去了,就会导致灭亡。
18、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19、“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人与人相处,也要靠至诚的心来交感、来感动彼此
- 20、不要急于求成,要“晚就则善终”,要厚积薄发!
- 21、都还没有尽心去做、去克服,就退缩了,这是没有尽到责任的!
- 2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短短的十二个字,孔子竟然讲清楚了“君子”和“小人”的分别。所谓“微言大义”,在孔子他老人家看来,君子和小人之间,就是“周”和“比”的不同。要理解孔子他老人家的意思,我们必须搞清楚“周”和“比”这两个字的意思。
- 23、【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意思】为人君而侮其臣者。智者不为谋。辨者不为使。勇者不为斗。智者不为谋。则社稷危。
- 24、君子与小人是政治意义上的人群之分,而非现在所指的道德层面上的区分。
- 25、《弟子规》从头至尾都是修恭敬心
- 26、《象形字典》中对“比”的解释:
- 27、领导、父母、朋友有做不对了,我们要赶紧劝谏,这个都是尽我们的忠义!
28、奢侈的风气一起来,没人再谈仁义了,都在谈名利了!
- 29、隐恶扬善是非常重要的,学好终年不足,学坏一日有余
- 30、“昔者其父始之,我终之”,想当年,当时候,你爸爸先开始讲,然后我接着再诠释,把整个情况分析得很清楚。君王听明白了,就能听这个劝,然后下对一些决策。这里提到说,“谓有所造为,及谏争相为,终始成其事也”。成就一件事不一样,你得把情况都分析清楚,导正君王错误的一些思考,甚至于还劝他的过失,这个进退当中,确实有肝胆相照的人配合,真的是相差很多。“我始之,夫子终之”,假如是我开始的,我打前锋,你爸爸就是打后卫,配合得很好。“无不可”,就是都能够配合好,把事情做成。
- 31、这里很明显,孔子认为,所有小人的一个很大的共同点,都是希望别人和自己步调一致、比肩而行,为什么?小人,被一个“我“所牵制,他自己的行为、见解,都不过是那个“我”的造作,永远和那“我”步调一致、比肩而行,因此,这种内在的品行自然就推而广之,希望任何人都和“我”一样,所有人的利益都为“我”而来,诸如此类的。
- 32、“比,甲骨文,字形与“从”相似,像两个人、并肩而立。造字本义:两人并肩挨着。”所以“比”字,同样能够用来形容两个人关系亲密,但是更多了一层意思,表示两个关系亲密的人,连言行姿势都非常相似。
- 33、富当振贫,贵当怜贱。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 34、于是,我们知道:做人必须信守道义原则,团结周围可以团结的人而不能以谋取利益为目的勾结别人为非作歹。丧失道义原则、朋比为奸、结党营私、唯利是图,那是小人的行为。
- 35、药酒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汤武以谔谔而昌,桀纣以唯唯而亡;
- 36、人贵在有志,“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
- 37、周游列国”,在奇怪名字还很少见的世纪初,着实惊艳。
38、周、比,也可以理解为精神和物质的关系,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或周或比,可以做为区分一个人能否成就一番事业的一个标准。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说过:商人卖给你东西,不是因为他道德高尚,他只是在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 39、国家、家庭的衰弱,莫不是由奢侈造成的!
- 40、就拿东汉时期的清流人士来说,那些诸如陈蕃一样的清流名士,要和宦官、外戚斗争怎么斗得赢呢?经常把他们抓起来,或坐牢或杀头。唐代也有过清流名士和宦官军阀斗争的,也没赢过。到了明代,东林党人和宦官的斗争也是很激烈的,但是君子们往往头破血流,斗不过这些权贵。而“小人比而不周”,往往互相勾结,为了利害关系而混在一起,但他们不是以道义来团结人。周,以道义而言;比,以利益而言。所以我们应该学习怎样成为君子,又不落入君子的弊端,经常打败仗;但是我们又不能成为小人,又要获得小人的好处。高明的人在这方面一样能驾驭得很好。
- 41、一个人要常常忧患自己的缺点、不善,去改进,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 42、年轻人还没付出,就已经很安逸、懒散就麻烦了
- 43、”君子和而不同“出自《论语·子路》,是孔子所言。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44、君子周的“周”如何理解?“周”最初出土于殷墟甲骨文的占卜辞中,甲骨文中的“周”字,没有“口”字。由“田”字演化而来,在四个空格中各加一点,表示“封田分地”。所以周王朝的建立,其实就是分封制度的建立,也就是封建制度的雏形。
- 45、今天人家骂我们一句,我们能包容,考试过关了!
- 46、一个国君、领导者做每一件事都要很慎重考虑,念念为老百姓、为底下的人着想
- 47、其君子以道义团结人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以道义团结人。
48、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下,还能遵守道德,这样的人必有后福,必有大福!
- 49、“孝敬仁义”是最重要的德行基础
- 50、在心里面先盘算好自己的利益,盘算自己的名声,跟人家合作也只是暂时的,互相地利用。没有合作的话有些事情做不成功,所以说他们也是为了利益才能走到一起。所以说“小人比而不周”,没有真正地团结合作,只是表面的,表面上还是合作,内心不团结。
- 51、但是到了孔子的这句话里面——小人比而不周,“比”字就成了贬义词,和小人的关系划上了等号。两个人步调一致,组成了少数人的小集体,因为共同利益而走到一起,未免就要动歪心思,干坏事,于是引申为蝇营狗苟,结党营私。
- 52、教育要抓住最开始的时机点,把最重要的心态深植在他心里面!
- 53、出自《论语?为政》,原文为:「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周zhōu忠信。引申为亲密。比bǐ勾结。译文:君子亲密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亲密。
- 54、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 55、周不比”,不跟别人比;
- 56、君子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不徇私护短,没有预定的成见及私心;小人则结党营私。这里的“周”是包罗万象,就是一个圆满的圆圈,各处都到的。一个君子的做人处世,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不是说对a好,对b则不好,这就叫周而不比。你拿张三跟自己比较,合适一点,就对他好,不大同意李四这个人,就对他不好,就是“比”。
- 57、现在所有的家庭问题、社会问题,国与国的冲突,唯有用教育改变人心,才有可能解决
58、领导待员工如草芥一样糟蹋漠视,下属就会像强盗、土匪、仇人一样看他!
- 59、如果用“周”来组词,我们会说——圆周,周密,周长,都有一种环绕的意思在里面。所以周,就像一个圆圈一样,从圆心到各边界的长度都是相等的。
- 60、读经典才能开慧眼,不然我们真的都是后知后觉
- 61、所以,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可解释为,君子待人接物平等、中正、无私,小人则以私欲、喜好、利益为先。这是修身与否的本质区别,而越是无私,越是周而不比,越符合天地、圣人之道。
- 62、君子不计小人仇是君子就是指宽宏大量有涵养的人,不去和小人,就是追求蝇头小利斤斤计较落井下石等的这一类人一般见识
- 63、《大学》:“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这是经营事业的重要道理!
- 6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意思】有鉴于此,我对本节经文的理解是:孔子说:君子广结善缘、接济贫寒而不结党营私、作恶图利,小人结党营私、作恶图利而不会广结善缘、接济贫寒。
- 65、为什么孔子的话很难懂?孔子生在春秋时代,公元前551年,两千五百年的时间,改变了很多事情,尤其改变了我们说话的方式。在今天能够读到两千五百年前孔子他老人家说的话,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更奇妙的是,古人说话都这么言简意赅吗?
- 66、一个国家的兴盛,在于能够"亲贤臣,远小人"
- 67、人生要有一个态度:事情没做好,第一个念头是要先反省自己!
68、“君子乐得做君子”说的是清楚的知道,现在所发生的一切,都是己因之果,所以对自己遇到的所有“状况”都乐得迎之,然后为未来果努力造积极的当下因。这样他们就在处世方面呈现出一种乐观祥和的样貌。,“小人冤枉做小人”说的是,对于小人来讲,他们往往看不透因果,所以欲望、贪婪、利益熏心等人性弱点全部占全了。他们不注重当下的言行,过分的我行我素,甚至有的还做出了违法的行为,偷鸡摸狗、欺世枉骗,到头来,不是被抓“判刑”,就是出现不好的“恶报”,这些都是他咎由自取,因果报应的结果。
- 69、先把条件、利益说清楚,以后在办事时方可大度通融地处理问题。《西游记》八四回:“如今先小人,后君子,先把房钱讲定后,好算账。”
- 70、比:通常指勾结。朱熹认为,“比,偏党也”。比应指只关心个人或小集体利益而不关心大集体利益的行为。周、比二字实质就是公、私之分。
- 71、孩子在富贵当中,假如没有很好的教育,太容易堕落了!
- 72、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那么,什么叫作周、什么叫作比呢?忠信,就叫作周,阿党,就叫作比。这是最通俗的解释。周,还可以解释为合、亲和以及调和。另外,周,还有接济和救济的意思,如:周济。比,解作阿党,阿意为迎合。阿党就是互相依附和勾结。
- 73、但是出现了“口”字后,“周”的意思发生了变化,表示田地里的庄稼茂密,引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周密的意思。《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的:“周,密也。从用、口。”
- 74、一个为政者要把教化人民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 75、纸张是蔡伦发明的,蔡伦生于东汉,公元88年,距离孔夫子的春秋时代有六百多年。毛笔是秦国的大将蒙恬发明的,蒙恬是秦国人,生于战国末期,公元前259年,距离孔夫子的春秋时代,还是差了三百多年。
- 76、明白是不善的,就赶紧修正,决定不恒顺自己的错误,不恒顺自己的欲望
- 77、把本节译成白话,有两种不同的版本。
78、能让国家人民过上好日子,主要的根本在君王自身的修养。
- 79、君子、小人不管是用资源,还是用道德衡量,其周和比,都是他们当时情境下能采取的最优策略。君子周,可以保持其长久做君子,小人比,方可以生存下去。
- 80、周不器”,同出于论语为政:“君子不器”。
- 81、一个团体里大家都不敢讲真话,那这个团体的大患就要到了!
- 82、①周:普遍。②比:偏私。
- 83、我们所有遇到的一切都是自己的心招感来的,怨不得任何人
- 84、有傲慢心、嫉妒心,就很难学到别人的德行与长处!
- 85、老子的老师“常枞”问老子的三个问题,对老子最后的教诲!
- 86、治理国家、家庭的重要原则、方法!
- 87、历代中华民族都有“制礼作乐”,而近一百年不制礼不作乐!
88、我们看到,“叔向见司马侯之子”,叔向是晋国的大臣,他见司马侯之子。司马侯也是当时候晋国大臣,但是他已经去世了。去世没多久,见到他的儿子,“抚而泣之”,叔向,因为毕竟是他的晚辈,拍拍他、抚慰他。接着,他自己也流眼泪了,很伤心说到,“曰:自其父之死,吾莫与比而事君矣”,从你父亲去世之后,我就找不到能跟我,“比”是什么,亲近、并肩努力。大家学中华文化,同一个字,它的意义不一定一样。这里“比”是并肩努力、携手并进,来劝谏君王,成就重要的决策。这个机会都没有了,所以他很感伤。
- 89、理解有难度的,请看详解答疑。
- 90、发愿弘扬传统文化,天地神明、祖先都来保佑你!
- 91、所做跟神明的教诲都违背了,怎么可能会得到保佑呢?
- 92、时时能观照自己内心的起心动念,是对还是错,转念才有可能转境界
- 93、修养德行,利世济民,治国为政,教化百姓,唯『诚敬』二字!
- 94、小人:没有道德修养的凡人。
- 95、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孔子,非常不幸地生在了一个“没有纸也没有笔”的时代。他只能通过讲学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创作欲望。
- 96、责任心从哪里锻炼?孝道。
- 97、“见人善,即思齐”面对每个交往的人,都能学习他的优点,取他的长处!
- 99、唐太宗接受纳谏的例子!
- 100、北京誠敬堂公益中醫診所邀您一起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