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1、他是竹——植物中的另类。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相对于百草原其他植物,像一个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

  • 2、蝉(唐··李商隐)
  • 3、托物言志,即讲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梦想、志向或理想的寄托者.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清晰、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托”借、假托的意思,可以从志向、情趣、理想、追求、来描述物,表现志.
  • 4、可是,他的节生来就是直的,他不能弯腰。他的心生来就是空的,他不愿费尽心机。
  • 5、岁寒无改色,年长有倒枝。
  •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 6、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 7、采之荐宗庙,可以羞嘉客。
  • 8、(答案)这句话运用了象征(托物言志、比喻)的手法,表面上说的是树,实际上说的是人(1分)。人容易战胜各种不幸和灾难,但常常会被名利压垮(2分)(意思正确即可)
  • 9、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 10、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11、《卜算子·咏梅》是毛泽东读陆游同题词,反其意而作。

  • 12、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 13、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 14、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骨碎身浑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 15、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
  • 16、会写“锤、凿、焚”3个字。
  • 17、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 18、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唐)黄巢《菊花》
  • 19、释义:海燕虽然是细微渺小的,趁着春天也只是暂时回到北方。不知泥滓之贱,只见玉堂开着。便一日数次出入华堂绣户,衔泥作窠。海燕无心与其他动物争权夺利,鹰隼不必猜忌、中伤。
  •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 20、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 21、托物言志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如景物、器物、动物或植物等为描写对象,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等为主要的诗歌。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托物言志是一种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就是诗人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或感情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就是物与志的结合。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

  • 22、像琉璃玉匣里吐出一朵白莲,剑柄上的金环是日月的光辉镀染。
  • 23、译文:溪流不辞辛苦,穿过千岩万壑来到山崖前,从远处看去,可以发现这溪流的源头在很高出;但是小小的山沟怎么可能留的住他呢,他最终会流入大海化成汹涌的波涛。
  • 24、串时间线,画精神轴,促成主动传承。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于谦死了,精魂永存。同学们,古往今来,清白一直是一个绝美的文化符号、一种至美的人格境界!古往今来,于谦们一直生生不息!学生借课件读一组不同时代不同人物的托物言志诗,既包含开课时读过的托物言志诗,如《墨梅》,也包含本单元的《竹石》以及陈毅元帅的《青松》诗作。
  • 25、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以壁巍然屹立无欲无求,言人如不追求私欲,就能刚强。)
  • 26、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十分喜爱松树,为能天天见到它,亲自在庭院栽种松树,并写有《栽松二首》:
  • 27、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 28、(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 29、这仨放在一起,是因为都是借一种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志向,这种方法叫借物喻人,也叫托物言志。
  • 30、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 3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 32、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 33、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 是借景寓情,托物言志。以梅花来表达自己的情操和心智。
  • 34、是借景寓情,托物言志。以梅花来表达自己的情操和心智。
  • 35、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 36、简而言之,借景抒情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于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托物言志则指诗人通过所描写的物象来表明心迹或抒发对人生的感悟。具体来说,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具体的物品,而托物言志的“物”往往是具有象征意味的客观事物,写景≠咏物。
  • 37、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 38、前半盛赞梅花傲霜斗雪,凌寒独开,芳香四溢,暗喻诗人坚贞不屈、不与流俗合污的高洁品格;后半写诗人怀念远方友人,要折梅相赠而不能的神伤之情。全诗简朴、疏淡,含韵慰藉,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
  • 39、译文:海燕虽然是细微渺小的,趁着春天也只是暂时回到北方。以燕子不知泥滓之贱,只见玉堂开着。便一日数次出入华堂绣户,衔泥作窠。海燕无心与其他动物争权夺利,鹰隼不必猜忌、中伤。
  • 40、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 41、我们一般都会把后两句用来比喻顽强的生命力,烈火再猛也烧不了那深藏地底的根须,一旦春风化雨,草的生命便会复苏,以迅猛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强烈地回击火的凌虐。

  • 42、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43、小孤山坚固得犹如猛士在战场上屹立,又高危得好似孤单的臣子在末世时的艰难。明天我要登上峰顶,放眼眺望宇宙我的心才会宽一些。
  • 44、待到秋来九月我花开后百花杀。
  • 45、⑥在乡间的古楼里,当青苔从不远处的山坡上,开始随着春风波动、蔓延时,门前的台阶也变绿了,古楼便春光融融,于是陋室不陋。
  • 46、那一节节空里,是永远的满盈。
  • 47、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 48、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 49、释义: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 50、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 51、统编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师教学用书

  • 52、如果我是一条鱼,我更喜欢我躺在沙漠里
  • 53、志指的是: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与赞美,歌颂它坚贞不渝,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 54、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 5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 56、《送族弟绾从军安西》—文学家李白
  • 5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王维《使至塞上》
  • 58、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骨碎身浑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