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 1、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
  • 2、圣人亦是学知,众人亦是生知。
  • 3、时习之要,只是谨独。
  • 4、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 5、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王阳明《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 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 6、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 7、克己须扫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则众恶相引而来。

  • 8、保持自己的志向,就如同心脏在疼痛,注意力都被这种疼痛吸引了,哪里有空闲说无意义的话和管无意义的事。
  • 9、是非,不用从学者的讲学中去区分,只需从自我的内心去辨别。
  • 10、人到纯乎天理方是圣,金到足色方是精。
  • 11、与朋友相处,彼此间应当少一点规劝指责,多一点开导鼓励,如此才是正确的。
  • 12、道理人人会讲,诸子百家各有用武之地,但不从心上用力,砥砺出不偏不倚动转得势的强大心灵,即使做同样的事,说同样的话,动作也会走形。毕竟相由心生,情随事迁。
  • 13、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 14、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相上则损。
  • 15、有了想要努力变更好的想法,一定不要再光说空话,而要尽快付诸行动,做实事才好。
  • 16、与朋友相处,彼此间应当少一点规劝指责,多一点开导鼓励,如此才是正确的。
  • 17、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寅。

  • 18、抖音: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 19、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王阳明《大学问》
  • 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易是包牺氏之史,书是尧舜以下史,礼乐是三代史,其事同,其道同,安有所谓异?王阳明《传习录》
  • 20、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易是包牺氏之史,书是尧舜以下史,礼乐是三代史,其事同,其道同,安有所谓异?王阳明《传习录》
  • 21、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 22、“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故事背景:1483年,王阳明在北京的私塾读书。有一天,他一本正经的问老师:“何谓第一等事?”这话的意思其实就是问,人生的终极价值到底是什么?他的老师吃了一惊,从来没有学生问过他这样的问题,他看了看王阳明,笑笑,又思考了一会,才做出他自认最完美的回答:“当然是读书做大官啊。”王阳明显然对这个答案不满意,他看着老师说:“我认为不是这样。”老师不自然地“哦”了一声:“怎么?你还有不同的看法?”王阳明夸张地点头,说:“我以为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 23、私欲日生,如地上尘,一日不扫,更又一层。
  • 24、“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四句教)
  • 25、岁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肤;热忱抛却,颓废必至灵魂。修心为矢,引理想之光,驱散焦虑的乌云,走出欲望的泥淖,止步犹豫的深潭。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启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 26、繁华过眼三更促,名利牵人一线长。
  • 27、静处体悟,事上磨炼。王阳明

  • 28、谦虚其心,宏大其量。
  • 29、君子小人之分,只是能诚意与不能诚意。
  • 30、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 31、王阳明名言诗句精读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譬之树木,这诚孝的心便是根,许多条件便是枝叶。须先有根,然后有枝叶。不是先寻了枝叶,然后去种根。
  • 32、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
  • 33、人的宿敌仅有一个,便是他自我。
  • 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 34、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 35、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 36、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
  • 37、凡学之不勤,必其志未笃也。

  • 38、心之良知是谓圣人,圣人之学,惟是致良知。
  • 39、被成功学洗脑多年的中国人应该扪心自问一下:为什么天天读曾国藩还是仕途失意?为什么日夜学胡雪岩仍然一贫如洗?
  • 40、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 41、地灵则人杰,人之无良,亦足以为山川之羞!
  • 42、至今还公认的评价说:中国历史上只有2个圣人,就是孔子和王阳明。王阳明是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心学之集大成者,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
  • 43、阳明心学是炼心的学问,是乾坤万有基。王阳明之所以将国人宏大而细腻的心理图谱精确地描绘出来,就是要传达一条真理:一切战斗都是心战,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 44、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两字是参同。
  • 45、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之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 46、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相上则损。
  • 47、于缄默中积淀才能,破焦虑之贼。

    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 48、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 49、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王阳明《传习录》
  • 50、王守仁(1472年10月-1529年1月),字伯安,号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 51、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
  • 52、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而为耻。王阳明
  • 53、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
  • 54、凡谋其力之所不及而强其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为致良知。
  • 55、【王阳明名言】于得舍中超脱自我,破欲望之贼。
  • 56、正如陆九渊所言“心接具是理,心即理也”,何消外求?故明“本心”则明“天理”。故王守仁强调:“心一而已,以其全体恻怛而言谓之仁,以其得宜而言谓之义,以其条理而言谓之理。不可以心外求仁,不可外心以求义,独可外心以求理乎?外心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求理于吾心,此圣门知行合一之教。”
  • 57、其实,无论是在思想的影响还是在事功的建立上,曾国藩都稍逊其偶像王阳明一筹。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