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时事政治100题及答案

    1、心之良知是谓圣人,圣人之学,惟是致良知。

  • 2、一念开明,反身而诚。
  • 3、人的资质不一样,施教不可躐等。
  • 4、人须事上磨练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 5、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宁静不宁静。
  • 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于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 6、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于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 7、一念改过,当时即得本心。
  • 8、王守仁(1472年10月-1529年1月),字伯安,号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 9、天理即人欲王阳明
  • 10、一念开明,反身而诚王阳明《传习录》
  • 11、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王守仁

  • 12、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易是包牺氏之史,书是尧舜以下史,礼乐是三代史,其事同,其道同,安有所谓异?王阳明《传习录》
  • 13、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 14、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 15、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则明白。
  • 16、知行本体,即是良知。
  • 17、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 18、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 19、时习之要,只是谨独。
  • 凌崖望双峰,苍茫竟何在?载拜西北风,为我扫浮霭。王阳明《双峰》
  • 20、凌崖望双峰,苍茫竟何在?载拜西北风,为我扫浮霭。王阳明《双峰》
  • 21、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 22、以言语谤人,其谤浅;是以身谤也,其谤深矣。
  • 23、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寅。
  • 24、私欲日生,如地上尘,一日不扫,更又一层。
  • 25、静处体悟,事上磨炼。王阳明
  • 26、王阳明名言诗句精读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譬之树木,这诚孝的心便是根,许多条件便是枝叶。须先有根,然后有枝叶。不是先寻了枝叶,然后去种根。
  • 27、志不立,则如无舵之舟,无勒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 28、圣人亦是学知,众人亦是生知。
  • 29、人须事上磨练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 30、知行合一。
  • 31、圣人必可学而至。

  • 32、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 33、保持自己的志向,就如同心脏在疼痛,注意力都被这种疼痛吸引了,哪里有空闲说无意义的话和管无意义的事。
  • 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 34、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 35、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相上则损。
  • 36、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宁静不宁静。
  • 37、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 38、岁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肤;热忱抛却,颓废必至灵魂。修心为矢,引理想之光,驱散焦虑的乌云,走出欲望的泥淖,止步犹豫的深潭。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启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 39、心之良知是谓圣人,圣人之学,惟是致良知。
  • 40、心之良知是谓圣人,圣人之学,惟是致良知。
  • 41、得舍放眼量,常望苍穹白月光。丹青卷上留墨痕,回顾历史看得舍之道。老子有言:“失之,得之。”庄子曾说:“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王国维也曾赋诗:“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他们都看透了世间得与舍的真谛,这是由超凡脱俗的大智慧中孕育出的精神,又由这种精神滋养来的惊人内力。是啊,得失参半,枯荣与否,何须常萦怀?追寻理想时,与其日夜为欲望连累身心,不如破欲望之贼,悠然若飞鸟,超然若浮云。故曰:得舍宜应放眼量,欲望太盛防肠断。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

  • 42、学本于立志,志立而学问之功已过半矣。
  • 43、至于“夭寿不贰”其心,乃是教学者一心为善,不能够穷通夭寿有个命在,我亦不必以此动心。王阳明《传习录》
  • 44、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宁静不宁静。
  • 45、文官带兵怕就怕纸上谈兵,懂兵法而不懂实战,酿成袁崇焕式的杯具。事实上兵部上下那么多官员里,长期以来最不缺的就是高谈阔论之徒。
  • 46、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 47、“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 凌崖望双峰,苍茫竟何在?载拜西北风,为我扫浮霭。王阳明《双峰》
  • 48、凌崖望双峰,苍茫竟何在?载拜西北风,为我扫浮霭。王阳明《双峰》
  • 49、道理人人会讲,诸子百家各有用武之地,但不从心上用力,砥砺出不偏不倚动转得势的强大心灵,即使做同样的事,说同样的话,动作也会走形。毕竟相由心生,情随事迁。
  • 50、思是良知之发用。若是良知发用之思,则所思莫非天理矣。
  • 51、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

  • 52、人言不如自悔之真。
  • 53、王阳明名言四:“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 54、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 55、一个真实的自我能够让人有效地应对真实的世界,从而完整地把握世界。一切皆因思想而异。如欲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我。如欲改变自我,首先磨炼内心。
  • 56、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 57、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 58、大批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