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博书君,更多精彩内容,关注我的头条号:博书。看完文章,记得点赞和关注~

    1、“昔者其父始之,我终之”,想当年,当时候,你爸爸先开始讲,然后我接着再诠释,把整个情况分析得很清楚。君王听明白了,就能听这个劝,然后下对一些决策。这里提到说,“谓有所造为,及谏争相为,终始成其事也”。成就一件事不一样,你得把情况都分析清楚,导正君王错误的一些思考,甚至于还劝他的过失,这个进退当中,确实有肝胆相照的人配合,真的是相差很多。“我始之,夫子终之”,假如是我开始的,我打前锋,你爸爸就是打后卫,配合得很好。“无不可”,就是都能够配合好,把事情做成。

  • 2、“见人善,即思齐”面对每个交往的人,都能学习他的优点,取他的长处!
  • 3、周,就是在一定的道义原则下,团结周围可以团结的人;比,就是抛弃道义原则,为图私利互相勾结。因此,“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可以被解释为:君子在一定的道义原则下,团结周围可以团结的人而决不图谋私利勾结别人;小人为谋私利勾结别人而抛弃道义原则,所以并不会团结周围可以团结的人。
  • 4、《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5、隐恶扬善是非常重要的,学好终年不足,学坏一日有余
  • 药酒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汤武以谔谔而昌,桀纣以唯唯而亡;
  • 6、药酒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汤武以谔谔而昌,桀纣以唯唯而亡;
  • 7、孔子认为首先是要明白什么是“义”,并克制自己的私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8、这些事是相互的,不是单方面的。
  • 9、(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 10、“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广泛听取意见,隐恶扬善。
  • 11、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

  • 12、真正令孔子心仪的则是“礼乐”,因为礼乐既有悠久的传统,又有对社会的规范作用,《史记》记载他“问礼于老子,习乐于师襄”。
  • 13、此章之义,与子路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相近,可参彼注。
  • 14、蔡礼旭老师2011/9/10第26集
  • 15、君子得时如水,小人得时如火。——汉·刘向
  • 16、我们看第二册一百九十三页,有一个事例也可以彰显,甚至更让我们理解这一段话。一百九十三页,第一行。
  • 17、故仲姓的来源深不可测,但祖谱上说起自黄帝,以致于唐太宗看完诸姓氏祖谱之后感叹地说:“朕观诸谱,仲氏最早,代生圣贤……"
  • 18、中英对照丨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 19、周、比,也可以理解为精神和物质的关系,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或周或比,可以做为区分一个人能否成就一番事业的一个标准。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说过:商人卖给你东西,不是因为他道德高尚,他只是在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 20、《朱子治家格言》:“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
  • 《论语》注:“忠信为周,阿党为比。”这个解释虽然看起来很有道理,但如果我们结合了《周易·比卦》来看,情况要复杂一些。

    21、《论语》注:“忠信为周,阿党为比。”这个解释虽然看起来很有道理,但如果我们结合了《周易·比卦》来看,情况要复杂一些。

  • 22、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 23、如此来说,当下私人办学的多了去了,大多都算教育家不可?
  • 24、陶行知叶圣陶张志公等等
  • 25、孔明先生教育他的后代讲,“非学无以广才”
  • 26、君子出于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不会有任何的成见或私心,而小人出于私意,往往容易结党营私。
  • 27、此章之义,与子路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相近,可参彼注。
  • 28、故仲姓的来源深不可测,但祖谱上说起自黄帝,以致于唐太宗看完诸姓氏祖谱之后感叹地说:“朕观诸谱,仲氏最早,代生圣贤……"
  • 2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30、君子善于团结周围的人而不偏私;小人偏私而不善于团结周围的人。
  • 31、比:通常指勾结。朱熹认为,“比,偏党也”。比应指只关心个人或小集体利益而不关心大集体利益的行为。周、比二字实质就是公、私之分。

  • 32、《曲礼》:“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 33、死和生听凭命运的安排,富与贵在于上天的决定。君子只要尽心尽力而没有过失,对人恭敬而合乎礼法,那么四海之内的人都如兄弟一般了。)
  • 3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赏析
  • 35、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大道知行)
  • 赞赏陈嘉庚办学理念,但说他是教育家,不认同。可能,我对教育家要求高吧。
  • 36、赞赏陈嘉庚办学理念,但说他是教育家,不认同。可能,我对教育家要求高吧。
  • 37、孙中山:欧洲的科学发达、物质文明的进步,不过是近两百多年的事。讲到政治哲学的真谛,欧洲人还要求之于中国
  • 38、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史记
  • 39、(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 40、古之圣王都是诚惶诚恐接纳劝谏,而暴君都是刚愎自用!
  • 41、君子暇豫则思义,小人暇豫则思邪。——阮子

  • 42、君子暇豫则思义,小人暇豫则思邪。——阮子
  • 43、弘扬文化的路,在我们这个时代不容易!纵使身止诸苦中,如是愿心永不退!
  • 44、但说实话,好像这样解读就很难说明白孔子为什么要这样区分。周而不比,比而不周
  • 45、(生下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经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遇到困惑才学习的人是又次一等,有了困惑而不学习的,这是最下等的人。)
  • 46、修养德行,利世济民,治国为政,教化百姓,唯『诚敬』二字!
  • 47、如此,君子不囿于眼前表象,则为"不器",不器则通,通则达,可发挥更多、更大作用。
  • 48、有种从容气质很迷人,简单而深邃,自带征服魅力,比如王志文在《天道》中的表现。抛开君子不说,其确有不器之范儿。
  • 49、周文王问姜太公: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有治世、有乱世呢?
  • 50、古圣先王对于一个妻子在家庭当中的重要性,是体会非常深的
  • (2)《集释》引《论语后录》云:“易卦‘比之匪人’,故小人称比。”

    51、(2)《集释》引《论语后录》云:“易卦‘比之匪人’,故小人称比。”

  • 52、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53、以君子的君子方式对待小人,远离小人,平时不冷不热,时而敲他一下。以小人的方式对待小人,孔子说: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平时不轻易显山漏水,关键时候,一次整死,让他终身难忘。
  • 54、我们所有遇到的一切都是自己的心招感来的,怨不得任何人
  • 55、古人到底如何进行口语交流?我们无从得知。但是所有流传下来的文字资料,都比我们今天使用的白话文更加简略得多。
  • 56、从现实中说,情况却太不乐观。唐代牛李党争,宋代司马光、王安石的元祐党人之争,明代东林之祸都是礼法时代党争的明确例子,几乎每个朝代都有。宋代的党争尤其特别:双方都是我们熟悉的人,文名鼎鼎,都是天才级的聪明人,也都是自认为是“铁肩担道义”的人。苏轼就在中间,被扬来簸去,颠沛至死。我们总结党争肇因,唐代出身是一个重要因素,宋代政见不同是个重要因素。明代呢,东林党的领袖顾宪成为我们保留了一些珍贵的史料:
  • 57、关于比卦,还请正平老师解读一下。
  • 58、天降之罚,先夺其魄;天降之福,先开其慧
  • 59、傲慢是随时都容易起来的,只要一不谨慎!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