孚:受到……信任。福:降幅。

  • 1、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2、翻译:曹刿说:“还不行。”
  • 3、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 4、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
  • 5、(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鲁庄公十年(前齐桓公由于鲁国曾经帮助过公子纠和他争夺王位,因此发动了一场攻打鲁国的战争。这就是春秋时代所谓的长勺之战。这次战役,强大的齐国反而被弱小的鲁国打败了,成为历史上有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左传》的记载,突出地说明了鲁国之所以战胜的原因,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卓越的人物,他就是曹刿。
  • 6、鲁庄公十年(前齐桓公由于鲁国曾经帮助过公子纠和他争夺王位,因此发动了一场攻打鲁国的战争。这就是春秋时代所谓的长勺之战。这次战役,强大的齐国反而被弱小的鲁国打败了,成为历史上有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左传》的记载,突出地说明了鲁国之所以战胜的原因,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卓越的人物,他就是曹刿。
  • 7、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8、鲁庄公十年(前684年),齐桓公不顾刚就任主政大夫的管仲的竭力劝阻,派高傒、鲍叔牙、公子雍率大军伐鲁。此前,齐、鲁几次交战,鲁国都被打败。闻听齐大军压境,鲁庄公和群臣大惊失色,不知所措。
  • 9、其中一三句又是句中对仗,谓之当句对。包容交错,如夜珠走盘,有往复回环之美。这四句的写景妙处,在于竞秀、争流的动态美。
  • 10、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guì)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biàn),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11、神弗福也(名作动,赐福,保佑)
  • 12、(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13、(解析)本题主要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只要将巴蔓子的特点概括出来即可。

  • 14、第一段,叙述战前曹刿求见鲁庄公,通过他和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可分两层:
  • 15、在此关键时刻,曹刿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终于化劣势为优势。二是论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鲁军虽然取得了反攻的初步胜利,但曹刿并未轻敌,“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反映了曹刿随时没有忘记自己是以小敌大,以弱敌强。
  • 16、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
  • 17、参与,(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àn)焉)。
  • 18、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 19、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遍同:徧)
  • 武汉之后,又有六地“封城”:疫情面前,我们能做什么?
  • 20、武汉之后,又有六地“封城”:疫情面前,我们能做什么?
  • 21、C.公与之乘乘风破浪乘虚而入乘兴而来
  • 22、或巍峨雄伟,横绝天表;或清秀隽美,流丹映彩。层峦叠嶂,屏张锦绣,争奇斗艳,千姿百态。
  • 23、译: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以凭这个条件去打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 24、C、“何间焉”、“何以战”中的“何间”与“何以”都是倒装句。前者显示了乡人对国事的冷漠,后者显示出曹刿的“远谋”。
  • 25、④句意为: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克:战胜.
  • 26、“既克”二字,意味着战役的高潮已经过去,气氛顿时缓和下来,该是莫名其妙的鲁庄公问一个究竟的时候了。曹刿的回答可分为两方面。
  • 27、写曹刿论述赢得战役胜利的原因,是文章的中心。
  • 28、运用对比的描写,把曹刿与乡人做对比,突出曹刿关心国家大事、爱国的思想与乡人的冷漠;把曹刿与鲁庄公做对比,突出曹刿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军事上的足智多谋和鲁庄公在政治上的胸无一策,军事上的胸无一策。
  • 29、曹刿问鲁庄公:“您凭什么条件同齐国打仗?”
  • 30、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31、公:诸侯的通称,这里指鲁庄公。
  • 32、下:下车。辙:车轮印。
  • 33、曹刿回答说:“一点诚心也不能代表一切,神明不会降福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完全探明底细,但必定合情合理去办。”曹刿回答说:“这是为百姓尽力的一种表现,凭这个可以打一下。打起来,请让我跟着去。”

    清字,不仅说气候清凉,也是说景色清幽。而“锁”字则点出清秋常在,独存山中之意。接下去的四句,采取分镜头写法,捕捉典型的景观,细致刻画黄山山水胜境:“对孤峰绝顶,云烟竞秀;悬崖峭壁,瀑布争流。”
  • 34、清字,不仅说气候清凉,也是说景色清幽。而“锁”字则点出清秋常在,独存山中之意。接下去的四句,采取分镜头写法,捕捉典型的景观,细致刻画黄山山水胜境:“对孤峰绝顶,云烟竞秀;悬崖峭壁,瀑布争流。”
  • 35、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
  • 36、徧:一作“遍”,遍及,普遍。
  • 37、曹刿回答说:“这是忠于职守的一种表现,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作战时请让我跟从您去。”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一开始,鲁庄公就要击鼓进军。
  • 38、(原文)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此书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
  • 39、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40、(注释)①胥(xu)吏:官府中的衙差小吏。请属:请托,指打通关系。
  • 41、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一说单姓左,名丘明,但史载,左丘明乃姜子牙后裔,嫡系裔孙丘(邱)氏较为可靠,旁系左氏有待商酌)
  • 42、曹刿的“远谋”具体表现在:
  • 43、C.①战则请从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44、闰月,逊将进攻汉军,诸将并曰:“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守经七八月,其诸要害已固守,击之必无利矣。”逊曰:“备是猾虏⑤,更尝⑥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⑦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⑧,兵疲意沮,计不复生,犄⑨角此寇,正在今日。”乃攻一营,不利。逊曰:“吾已晓破之之术。”乃敕⑩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节选自《资治通鉴》)
  • 45、曹刿前人多认为就是曹沬,但说法不一。《史记·刺客列传》曾记载齐鲁两国在柯地会盟时,曹沬以匕首劫持齐桓公归还侵鲁土地的故事,写得虎虎有生气,与《左传》所写的曹刿的气概非常逼似。“刿”与“沬”音相近,极可能是同一人。《左传》、《公羊传》、《穀梁传》、《管子》、《荀子》、《战国策》、《国语》、《史记》等书所载齐鲁之事,互有不合处,疑窦不少。看来曹刿(曹沬)这个人物的所作所为,是史家之笔与民间传说交糅在一起的。这些情况说明,曹刿确实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 46、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
  • 47、曹刿说:“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觐见鲁庄公。
  • 翻译: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
  • 48、翻译: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
  • 49、彼竭我盈:他们的勇气已尽,我们的勇气正盛。
  • 50、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
  • 51、战前:鲁浅陋;曹有远谋
  • 52、【曹刿论战译文】齐师:齐国的军队。齐,在今山东省中部。师,军队。
  • 53、其中一三句又是句中对仗,谓之当句对。包容交错,如夜珠走盘,有往复回环之美。这四句的写景妙处,在于竞秀、争流的动态美。

  • 54、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 55、公曰:“衣食所安,弗(fú)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bó),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fú),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56、曹刿论战意思是曹刿论述作战的道理,表明文章的重点不在记叙战斗情况,而在记叙曹刿“论”战略、战术。“战”指齐鲁之间的“长勺之战”。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 57、⑰[小信未孚(fú)](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孚,使信服。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