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世明言》明·冯梦龙辑——世事多讽,喻以导愚

  • 1、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 2、圣人必可学而至。
  • 3、人须事上磨练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 4、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 5、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 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宁静不宁静。
  • 6、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宁静不宁静。
  • 7、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王阳明《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 8、志不立,则如无舵之舟,无勒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 9、岁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肤;热忱抛却,颓废必至灵魂。修心为矢,引理想之光,驱散焦虑的乌云,走出欲望的泥淖,止步犹豫的深潭。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启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 10、和10万+创业者一起洞察事业和生命的真谛▼

  • 11、出自王阳明《答罗整庵少宰书》,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同属理学的范畴,他们都坚持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只是程朱理学认为天理独立于人体之外,若想找寻天理必须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才能有所成就,故程朱理学属于哲学派别中的客观唯心主义;而陆王心学则认为天理存在于人的内心深处必须通过反省自身,摒除欲望才能达到对天理的体悟,故属哲学派别中的主观唯心主义。
  • 12、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 13、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 14、王阳明又说:“坐中静,破焦虑之贼;舍中得,破欲望之贼;事上练,破犹豫之贼。三贼皆破,则万事可成。”
  • 15、有了想要努力变更好的想法,一定不要再光说空话,而要尽快付诸行动,做实事才好。
  • 16、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 17、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 18、君子之学以明其心。
  • 攻吾之短者是吾师。
  • 19、攻吾之短者是吾师。
  • 20、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王阳明《泛海》

  • 21、一念开明,反身而诚。
  • 22、人在仕途,比之退处山林时,其工夫之难+倍。
  • 23、圣人必可学而至。
  • 24、一念开明,反身而诚王阳明《传习录》
  • 25、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王阳明
  • 26、心之良知是谓圣人,圣人之学,惟是致良知。
  • 27、和10万+创业者一起洞察事业和生命的真谛▼
  • 28、随物而格,是致知之功。
  • 29、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王阳明《大学问》
  • 30、与朋友相处,彼此间应当少一点规劝指责,多一点开导鼓励,如此才是正确的。

  • 31、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
  • 万理由来吾具足,《六经》原只是阶梯。
  • 32、万理由来吾具足,《六经》原只是阶梯。
  • 33、致知必在于行,而不行之不能够为致知也。
  • 34、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 35、体,即良知之体,用,即良知之用,宁复有超然于体用之外者乎?
  • 36、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
  • 37、【王阳明名言】于得舍中超脱自我,破欲望之贼。
  • 38、人到纯乎天理方是圣,金到足色方是精。
  • 39、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 40、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

  • 41、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
  • 42、人的宿敌只有一个,便是他自己。
  • 43、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
  • 44、“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故事背景:1483年,王阳明在北京的私塾读书。有一天,他一本正经的问老师:“何谓第一等事?”这话的意思其实就是问,人生的终极价值到底是什么?他的老师吃了一惊,从来没有学生问过他这样的问题,他看了看王阳明,笑笑,又思考了一会,才做出他自认最完美的回答:“当然是读书做大官啊。”王阳明显然对这个答案不满意,他看着老师说:“我认为不是这样。”老师不自然地“哦”了一声:“怎么?你还有不同的看法?”王阳明夸张地点头,说:“我以为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 人的宿敌仅有一个,便是他自我。
  • 45、人的宿敌仅有一个,便是他自我。
  • 46、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 47、克己须扫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则众恶相引而来。
  • 48、攻吾之短者是吾师。
  • 49、圣人亦是学知,众人亦是生知。
  • 50、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

  • 51、良知之外,别无知矣;故“致良知”是圣人教人第一义。
  • 52、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 53、无声无臭独知时,此是乾坤万有基。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王阳明《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 54、其实,无论是在思想的影响还是在事功的建立上,曾国藩都稍逊其偶像王阳明一筹。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