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回答很有味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 1、圣人必可学而至。
  • 2、搜“知行合一学友会”,
  • 3、男人与女人之间靠的是什么维持?
  • 4、与朋友论学,须委曲谦下,宽以居之。
  • 5、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
  • 一个残酷的事实是,没有人能够引领你,每个人的路都是自我选的,真正能改变你的仅有你自我。

    6、一个残酷的事实是,没有人能够引领你,每个人的路都是自我选的,真正能改变你的仅有你自我。

  • 7、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 8、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 9、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相上则损。
  • 10、君子诲人不倦,而师道必严。
  • 11、正如陆九渊所言“心接具是理,心即理也”,何消外求?故明“本心”则明“天理”。故王守仁强调:“心一而已,以其全体恻怛而言谓之仁,以其得宜而言谓之义,以其条理而言谓之理。不可以心外求仁,不可外心以求义,独可外心以求理乎?外心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求理于吾心,此圣门知行合一之教。”
  • 12、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 13、“心犹镜也。圣人心如明镜。常人心如昏镜。近世格物之说,如以镜照物,照上用功。不知镜尚昏在,何能照?先生之格物,如磨镜而使之明。磨上用功。明了后亦未尝废照”。王阳明《传习录》
  • 14、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王阳明《泛海》
  • 15、男人与女人之间靠的是什么维持?
  • 16、今人却就将知行分作两件事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我如今且去讲习讨论做的工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工夫。故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此不是小病痛,其来已非一日矣。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又不是某凿空杜撰。知行本体原是如此。今若知得宗旨时,即说两个亦不妨,亦只是一个。若不会宗旨,便说一个,亦济得甚事?只是说闲话。王阳明《传习录》

  • 17、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
  • 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
  • 18、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
  • 19、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 20、学校之中,惟以成德为事,而才能之异,或有长于礼乐,长于政教,长于水土播植者,则就其成德,而因使益精其能于学校之中。
  • 21、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 22、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 23、志不立,则如无舵之舟,无勒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 24、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 25、和10万+创业者一起洞察事业和生命的真谛▼
  • 26、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 27、学本于立志,志立而学问之功已过半矣。
  • 28、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王阳明
  • 29、心无外物,物以心生王阳明
  • 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相上则损。
  • 30、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相上则损。
  • 31、王守仁(1472年10月-1529年1月),字伯安,号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 32、性无不善,故知无不良。
  • 33、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 34、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寅。
  • 35、人的宿敌只有一个,便是他自己。
  • 36、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 37、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 38、在神州这片土地上,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斗争,扬才露己向来招人忌恨。
  • 39、圣人必可学而至。
  • 40、是非,不用从学者的讲学中去区分,只需从自我的内心去辨别。
  • 41、王阳明名言九:“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 时习之要,只是谨独。
  • 42、时习之要,只是谨独。
  • 43、随物而格,是致知之功。
  • 44、人的资质不一样,施教不可躐等。
  • 45、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 46、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 47、勿忘勿助必有事焉王阳明
  • 48、随物而格,是致知之功。
  • 49、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
  • 50、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相上则损。
相关内容